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5-07-21 07:32:03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在当下社会,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学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中间年级学生对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的不同认知的调查,进一步明晰板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为下一步课题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确立方向。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校汉语部三、四、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2名。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背景:

目前,随着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运用,加上农村学校“班班通”工程实施以来,多媒体的使用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集各媒体之长、文图声并茂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因此多媒体日益受捧。因此,在学生中作一调查,对照传统板书与班班通或多媒体教学之间的差异。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一些学生学习方面的信息,通过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下面统计结果:

共发放22份调查问卷,其中3份因学生未理解题意,表达矛盾,不予统计。

第1题调查平时上语文课黑板上有板书吗?有17名学生回答“有”,2名学生回答“有时有,有时没有”。

第2题调查是否喜欢老师板书?19名学生回答“喜欢”,喜欢的原因是:

①在黑板上可以写生字;

②既能表达完整,又能让学生听得明白;

③学会读写生字;

④老师的字写得好,写得工整;

⑤板书的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⑥通过板书老师讲得很认真、详细、有趣;

⑦板书便于更好地理解;

⑧看得清楚;

⑨可以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第3题调查什么情况下老师不愿板书?

调查结果没有不愿板书的;第4题调查语文老师不板书可以吗?对学习有影响吗?有1人回答“可以,没有影响”;1人回答“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17人回答“不可以,影响学习”;

不可以的原因:

①我们不会复习,不会思考问题;

②语文课上必须有板书,因为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板书我们不理解;

③重要的内容必须要板书,我们才能明白;

④可以看清楚,不会很快忘掉;

⑤老师不板书,我们回去不会写生字;

⑥有的同学只看班班通上的图片;

第5题调查喜欢老师用班班通或多媒体上课吗?有11人回答“喜欢”;6人回答“不喜欢”;2人未作答;第6题调查有了班班通或多媒体的展示,上课不用老师再用黑板板书了,你赞同吗?有5人“赞同”;14人“不赞同”;不赞同原因:

①一直用班班通,影响视力,理解有困难;

②老师写下来,我们容易记住;

③有时班班通上生字看不清;

④用班班通展示就不好理解;

⑤对语文学习有一些影响;

第7题调查语文课老师用黑板板书好,还是用班班通展示好。19人回答“用黑板板书好;原因是:

①黑板上可以示范生字的书写,班班通则不可以;

②模仿老师写字;

③容易记住知识点;

④黑板上把重点内容板书出来了;

⑤可以记在笔记上,不会忘记;

⑥在黑板板书总结得很好,可以提高语文成绩;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1、学生很喜欢语文老师板书。

2、通过老师板书示范,学生直观地掌握汉字的书写、笔顺、偏旁部首。

3、通过老师板书更有利于做学习笔记。

4、通过板书可以把握文章重点内容,便于理解学习。

5、通过板书可以提高注意力,更容易记住知识要点。

6、班班通或多媒体有时会干扰学生注意力,长期使用会影响学生视力。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2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的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朗读训练是否有效,是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因此,教师们重视、加强“课堂朗读”,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调查分析 调查对策

引 言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文素养,让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读有所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表达能力,让他们成为较好的阅读者,为他们建立语言发展的坚实基础,为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就成功之路。那么,小学朗读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呢?为此,我对我校四年级部分学生及老师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以期能为本次为课题提供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实施

(一)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学生卷)17道题目 调查问卷(教师卷)12道题目

(二)调查方法

以四年级两班为单位每个班级抽30名学生及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是四年级两班部分学生每个班级30人共60人,三至六年级语文教师8人。

(四)调查步骤

3月9日问卷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3月10日深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问卷分析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我们看到显示有半数以上学生对朗读并没有热情,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表示喜欢朗读,这说明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70%的学生对展示自己朗读兴趣不浓,大多数学生不愿展示自己朗读的原因是因为胆子小,害怕读错了;喜欢大声朗读的学生只占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怎样让学生喜欢大声朗读出来将是我们以后课题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只有不到8%的.学生被老师经常表扬他们的朗读,这说明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教学中没有采用鼓励学生大胆朗读的方法;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其中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多字、丢字问题和语气停顿和感情朗读的问题;有85.25%的学生是因为紧张、胆怯和怕别人笑话而导致朗读中存在问题的;81.47% ……此处隐藏34655个字……课堂的构建越来越显著了。

2、多数教师能遵照语文学习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施教。江美老师的拼音教学课,师生关系融洽,把四声的拼读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引入汽车的行驶,生动贴切,学生爱学乐学;李亚红老师笑容可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让孩子神气活现,字词理解更是联系实际,如在教室里找一找,在图上看一看,在读中想一想,用动作演一演,用声音学一学,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总之,多数老师能在课堂中创情设境,通过游戏、故事,激励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能很好地体现以读为本的理念,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性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二、问题

1、教学理念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冲击。

尽管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转变,取得一些较为可喜的成绩,但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传统教育观念仍占主流。

多数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养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素养。只盯着学生的字词划会了吗?意思会背吗?课文会背、会默写吗?只瞅着学生卷面上的成绩,不能着眼未来,阅读、感悟、朗读指导、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并不重视。

学生主体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教师主宰课堂,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处处越俎代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已有运用和体现,但因缺乏具体的方法指导而流于形式。听、说、读、写训练还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不能较有效地进行指导。

总体来看,大部分教师理念相对新一些,青年教师普遍有一定的课改意识,角色行为体现了较浓的课改色彩;老教师虽然老,却因外出培训的机会多,课堂教学虽然传统,但能老中求新,有一定的课改意识;中青年教师因外出机会少,在传统的路上走得较远,角色转换不够到位,还有一部分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2、教研教改意识不强,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

农村村级学校教师人数少,没有专职语文教师,部分教师既教语文,又兼教好几门其他学科,平时教学任务繁重,自学、集体学习、相互听评课相对较少。现代教学手段未发挥应有作用,教师缺乏资源意识,同时,据调查80%教师未使用媒体教学,20%的教师只有在集体观摩时才使用。

由于缺乏学习、研究,加上教师基本功不过硬,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

3、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

由于观念陈旧,素质不高,致使教学方式方法趋于传统。虽然多数教师认为在教学方式上应该采用现代理念倡导的参与式教学,但从课堂观察和访谈中看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强,教师讲得过多、过细,学生自主读书、讨论交流的时间过少,三维目标被机械割裂,教师重语文知识的讲解,重字、词、句的意思的讲解,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课文肢解为孤立的字词句,而且字词句的教学只停留在会认会写的层面上,很少能联系语言环境理解,也很少讲求学习的方法,编儿歌、顺口溜等,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少运用。拼音教学除能适当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外,教师一领到底,很少以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少运用编儿歌、讲故事,以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一问到底,以问代讲,以问代读,问题缺乏针对性、启发性,挤占了读书、思考的时间。语文自身的魅力,教师的人格力量等没有充分调动,教学感受不到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文中优美的`词句段很少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典型句式和写作方法,很少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美的画面、情感,很少启发学生在读中感悟,受到熏陶和感染;而是喋喋不休地讲解问答,过繁过细的分析,课堂缺乏生命的气息。如翠鸟的美、荷花的美,不能引导学生图文结合,听读想像,而是在简单的读一遍,提几个问题,找到答案后再齐读一遍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4、朗读背诵及作文教学,缺乏指导,急待加强。

(1)、部班级唱读现象比较严重,教师缺乏引导矫正意识。一提要重视朗读,课堂上从上课到下课,齐读声不绝于耳,范读、领读、个体读、默读、快速浏览等很少运用,而且缺乏朗读的层次性和有效性指导。想像读、图文结合读、情读、欣赏读等被忽视了,而是浮光掠影泛泛一读,以为达到了朗读的要求,文章的情、神、色、味均化为乌有。

(2)、虽然决大多数教师重视背诵积累,但很少将背诵引进课堂,很少讲求背诵方法的多样化,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事半功倍。

(3)、访谈中,多数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如今的作文教学太难,教师不会辅导,学生无话可说,胡编乱造、病句满篇、土话连篇,更有许多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只好让学生读背《作文选》。”细一分析,除了教师不会辅导,学生缺乏发现的眼睛、生活内容单一外,一方面贫穷落后的乡村生活和文盲半文盲家庭教育,使学生缺少一个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课外阅读量、背诵经典诗文的数量和课标精神相比少得惊人。95%的学生把教科书、作文书及大哥大姐们读过的课本作为主要阅读内容。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文学名著农村学生几乎未曾见过。没有厚积,焉能薄发?作文教学确实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亟待开发的一块荒芜地。

三、建议

1、加强培训学习及教学研究,切实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上级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各级学校要多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培训,进一步熟悉课改精神,加大教育科研力度。要多给教师“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机会;教研部门要深入基层学校多听课、多评课,坚持“送教下乡”,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学校要利用仅有的电教资源,组织教师多观看光盘,多收看空中课堂,多组织观摩教学;广大教师要加强自学,向特级教师学,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多学习,多实践,多反思,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教。只有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受到充分的“洗礼”,才能较好地实现观念的转变、角色的转化,促进其专业化成长。

2、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的统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废弃过去知识的传授方式和注入式教学,要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注重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切实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3、各级学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背诵积累。开放图书室,动员家长购买图书,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积极开展班级读书会,同时要鼓励学生背诵积累经典诗文,增加语言积累,丰富人文积淀。

4、各级教研部门、学校和教师要把改进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作为两大课题,自上而下,形成合力,通力研究,形成适合农村学校较为科学、操作性强的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5、教育行政部门要关注基层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人员紧缺,合理解决和分配人力资源。建议不应以学生数为定编标准,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繁重、繁杂的教学任务,以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

  三建乡中心学校办公室

  20xx年11月20日

《语文教学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