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汇编(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胡静亦,在秦皇岛住了13年,现在浙江海盐。
如果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会在上课的时候把课桌开开关关,她会在课堂里对窗外的宣传艺人和燕子打招呼,她会在美术课时在桌子上画上军旗使老师苦恼,她甚至还会“打扰”隔壁班的老师。
如果有这样一个学校。它的一切都与众不同:它的校门是从地上长出来的矮树,它的围墙是由各种各样的树木组成的,甚至它的校园里有着六辆电车作为教室。
如果有这样一本书。它是由一个孩子的视角所讲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东京,它的主人公是因淘气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女孩子,它有着令人向往的学校“巴学园”,它还有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
黑柳彻子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美好而令人向往的学校,她写的这本书是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她还是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亚洲唯一一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就是小学一年级时就因淘气而被退学的小豆豆。她所讲述的这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校就是“巴学园”,这本书的`名字叫做《窗边的小豆豆》。
小豆豆第一次来到巴学园的时候,就被这所奇怪的学校深深地吸引住了,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一所学校会“用电车作为教室”。在接下来第一次看到校长先生时,校长先生告诉自己“跟老师说说话吧,说什么都行”后,兴奋的说了4个小时的话,而校长先生就那么认真的听着,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点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对孩子的尊重吧,因为他的做法使小豆豆感到“非常安心,非常温暖,心情好极了”。
巴学园的上课方式更是特别,小学生们的座位都是由自己的心情每天都可以变化的,课程也是由老师写在黑板上一天的内容,孩子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学习的,如果有不会的题目可以去问老师,老师耐心讲解过后又会出例题。这是真正的学习,因为是由自己的爱好开始学习的,所以不会发生心不在焉、不认真的情况。
我应该是和小豆豆一样第一次见到校长先生和他的巴学园就被他们吸引住了吧,我觉得不可思议,觉得羡慕,也觉得微微有点难过。因为很不幸我生活的十多年来还没有见到这样特别的学校和如此尊重孩子的大人,可是这样的学校和老师,毕竟又是少之又少的吧。
我是那么喜欢这个学校的一切。
这本书可以让我回忆起童年的很多事情,比如像小豆豆一样在地上滚来滚去,热爱小动物,还有我小时候跟她一样是个令人头疼的孩子。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上美术课,老师让把一件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我就异想天开的把两个袖子涂成了两种颜色。然后老师拽着我的袖子说,谁的衣服袖子是两种颜色呢?接着把可怜的我骂了一顿,后来以我的大哭结束了这件事。我想如果要是换成小林宗作先生的话,他是绝对不会说我什么的吧。因此每当回忆起这件事的时候,总是有点遗憾,那个老师真是扼杀了天才。
从很小的时候就规划过自己心目中的小学,它不一定要有顶级的教学设备,但一定要有很好的老师。他们上课时风趣幽默,下课时与同学打成一片,最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定要了解,尊重孩子,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学生。巴学园就正好和我心目中的学校相符,所以我是那么喜欢巴学园,那么喜欢小豆豆。
我期待在我长大的某一天也盖一座这么有创意的好学校,如果我的学生会把衣服的袖子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我也不会责骂他,因为我和小林先生一样,希望他们能够找到他们自己最阳光、最灿烂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2要是连子皓这"山羊"都跳不过,我的面子往哪儿搁呀;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零食。吃完午餐,我高兴地走到我的房间里"叹空调"睡睡懒觉。”小明哭着对我说:“我的钥匙找不到了,饭也没吃,那可怎么办呀?更像一丝秋日的凉风,可以荡涤人们的心灵。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窗边的小豆豆》。作者是日本的黑柳彻子。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可爱的孩子。
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童话般的世界。在这里,小豆豆学会了热爱书本,学会了关心别人;在这里,没有歧视,也没有嘲笑,有的只是平等与爱心,宽容与真诚;在这里,同样会体验到恐惧、无奈与忧伤,所有这一切,让小豆豆成长为一个情感丰富、心地善良而又单纯快乐的小孩子,就像校长先生经常说的:“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其实鼓励,远远比知识和学习要有用得多。童年对我们小孩子来说意味着快乐,小学的教育,应该把快乐还给我们小孩子。假如我们的'学校可以像故事中小豆豆读的学校一样。那样,我想我们小学生也应该会快乐很多吧!虽然我们的读书环境比他们好的多,但是我们所有人在小学就失去了我们童年最美好的东西--快乐。我们都知道这样也是为了我们的将来考虑,我们也知道这是你们对我们期望,我们也知道你们是想不让我们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能不能请你们让我们过稍微快乐一点的生活!不要让我们以后想起来自己曾经有一个并不快乐的童年,总会有所遗憾的。小豆豆她是幸运的,她在一个几乎理想化的学校度过了童年,遇到一个懂得教育的校长,拥有一个理解自己的母亲。小豆豆在“巴学园”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没有师生之分,无论老师、学生,甚至校长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完全没有学生在老师面前的拘束。也许有不少人会觉得这样的教育方法十分荒唐,但我觉得这是许多我们小孩子的心声。我非常喜欢小林先生,他为了能更加了解学生们,和他们交朋友,他让师生之间没有距离,他不仅付出的时间,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心。比如:专门为个子矮小的高桥君精心安排的运动会;这些精心做出的计划也是为了让那些觉得自己在别人眼里很特殊的念头消失,让欢乐和笑声一直留在每个人的心田……
尤其是他使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那正是因为小林先生非常地关心、了解她。他的关爱打动了小豆豆,因为在她进巴学园之前和之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先生那样耐心地听她说四个小时的话,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烦,有时还会问道“然后呢”。小林先生以他那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小豆豆,最终她决定选择做一个好学生……
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那么惊讶于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反而觉得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没有学习带来的压力……此时,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我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最后,请已经长大的你们让我们在自己的童年 ……此处隐藏13715个字……只为让她能快乐地表达自己;他能为有腿部缺陷的孩子设计一场特别的运动会,只为树立他的自信;在小豆豆为了找心爱的钱包,而将粪池里的东西一锹一锹往外铲的时候,他只说一句:“记得把它们放回原处哦”;在上游泳课时,他鼓励学生不论男女都光着身子下水,因为他认为“要是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别人不一样就不好了”……
这样的教育在巴学园里屡见不鲜,的确,良好个性的培养和知识的增长同样重要。读着,读着,我总是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巴学园中:和大家一起在饭前唱着“慢慢嚼呀,嚼呀……”,在结束一天的课业之后,集体在巴学园中漫步;和大家一起在废弃电车改装的教室里读书,看烧瓶里的液体咕噜咕噜地冒泡……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这曾经是我们所梦想的校园;任何一名老师也不能否认,这曾经都是我们的教育理想。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4《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西青一幼贾丽娜。小林宗作校长苦心经营的学校--巴学园,俨然一个教育的理想乐园,尽管它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一段时间,但它却是小林宗作校长绽放理想之花的乐土,它成为了孩子们真正想去的地方,它让孩子们乐而忘返,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快乐地成长。像小豆豆这样一个在别人眼中"怪怪"的孩子,也许我们老师都会感到头疼,但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小豆豆却逐渐变得让大家能接受了,这让我不得不对小林校长肃然起敬。试想,一个上课就跑到窗边给屋檐下的小燕子、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的孩子,一个上一节课将课桌噼里啪啦开关几十次的孩子如果在我们班,我会怎样对待她?我无法想象。从小林校长的教育中,我看到了宽容,看到了博爱,看到了顺从甚至是妥协,而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会把顺从当作是一种无奈,把妥协当作是一种放弃,一种不负责任。
这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在爱孩子,还是在伤害孩子?我喜欢巴学园,喜欢小林校长的教育理念,喜欢这个不起眼的小老头形象,甚至喜欢顽皮可爱的小豆豆。"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凭着小林宗作校长独到的教育方针和不懈的努力,他把巴学园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理想乐园。巴学园不仅仅是小豆豆和那帮孩子们的理想校园,它也是我所向往的学校,大概也是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向往的地方吧。我想,如果今天还有巴学园的话,可能就不会有孩子讨厌上学了吧?我想,《窗边的小豆豆》之所以风靡全世界,一是因为"人同此心",引起了真正的共鸣;二也是因为"巴学园"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不仅仅在中国;三是震撼了许多成年人,引起了大家对现代教育本质的反思。尤其是他使小豆豆从一个"坏孩子"变成好学生,正是因为小林先生非常地关心、了解她。他的`关爱打动了小豆豆,因为在她进巴学园之前和之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小林先生那样耐心地听她说四个小时的话,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烦,有时还会问道"然后呢"。小林先生以他那坚持不懈的耐心和对学生真挚的关爱,深深触动到了小豆豆的心灵深处,最终决定选择做一个好学生…快近尾声了,我突然觉得我不再那么惊讶于这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反而觉得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在那,没有"不许"、"不能"、"不可以"、"必须"、"一定"等一系列套住我们的话语;没有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老师与学生的等级距离;更没有学习带来的包袱和压力…此时,我突然开始羡慕小豆豆了,真想变成小豆豆,那样我也可以去那既美丽又让人自由轻松的巴学园了。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15元旦长假里,女儿的班主任蒋老师让我们亲子共读《窗边的小豆豆》由于本人一直比较懒惰,好久没看这么厚的书了,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开始随意的翻了起来,但是翻着翻着被书中描述的那个“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而倾倒。我开始细细品读起来。
看完整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巴学园里老师的教育方式,他们善于肯定和表扬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尽情发挥自己的天性。其实因材施教并没有说说的那么容易,但是巴学园的老师做到了,他会一直告诉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对于小豆豆来说是极大的肯定和支持,也正是在这样的鼓舞下,改变了小豆豆的一生。
《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大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
沉浸在巴学园这所特殊教育的学校氛围中,总是会联想到现在的教育环境,是不是我们的孩子也能接受到这样的.待遇呢?女儿看完的第一个问题是:“妈妈,真的有这样的学校吗?”我想,像巴学园这样的学校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实际的吧?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很多学校和老师的教育理念被埋没,根本得不到实施。从《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要是目前的学校和老师能借鉴一下巴学园的教育理念,让孩子接受自然的教育,多给孩子一点点肯定和表扬,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明天。
我想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应该没有一个不羡慕小豆豆的吧,很多成年人也一样,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在大人的呵斥声中变得太短暂。在这本书中,小林校长说,无论哪个孩子,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发现这些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还说:“不要硬把孩子塞进老师设计好的模式中,要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因为孩子们的梦想远比老师计划的还要远大。”事实上,无拘无束成长的小豆豆长大以后就非常成功,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而她自己也表示:在巴学园的这段时光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
书中的小豆豆,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真诚的爱护。她在被别的学校退学后,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在校长面前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最后,小林先生抚摸着她的头,说道:“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书上写道:“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现在,还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
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子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