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

时间:2025-11-11 09:58:05
(优秀)大班教案

(优秀)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一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风,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

2.运用图象表征的手段表达对风的认识。

  活动准备:

彩笔、纸(大小不同);事先了解幼儿对风的认识程度。

活动过程:

1.风在哪里。

——带领幼儿摸摸、抓抓,体会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2.画风。

——欣赏诗歌《风来过了》,知道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从其他事物的变化上发现风的存在。

——组织幼儿讨论怎样画风。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幼儿分组画风。

——回忆风对物体的影响。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作品。

1.讨论:现在是什么季节?吹的什么风?还有哪些风和春风不同。(引导从服装、植物的变化、人们的感受等说出夏风、秋风、冬风)。自己喜欢什么风?为什么?

2.幼儿绘画活动:

-选择自己喜欢的风进行绘画。

-能表现出风吹来后事物发生的变化。

-愿意讲述自己喜欢的`风。

活动二

活动目标:

1.体验风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2.结合生活经验表现有风天气的生活情景。

  活动准备:

1.羽毛、树叶、纸、石头、磁块、小木棒、金属勺、记录纸、笔。

2.扇子、吹风机、电风扇等。

  活动过程:

1.哪些物体会移动?

——有时,风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在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出现。

——提供给每组一份操作材料,请幼儿猜朝它们吹气时它们是否会移动。

——引导幼儿向不同的物体吹风,一次只能一个孩子吹。

2.表演“风来了”时的情景。

——启发幼儿假设自己是风,教师鼓励他们想风一样地行动。

——引导幼儿思考怎样表现人们在大风中艰难行走的样子。

  活动三

活动名称:制作风标

活动目标:观察不同材料的物品在风中飘动的状态。 借助风标测定风向和风力大小。

  活动准备:

风标范例、布条、绉纸条、铅画纸条若干幼儿人手一只小纸盒、一根小木棒、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出示风标制作范例,幼儿了解制作内容。

――引导幼儿观察风标是用什么制作的。

-请幼儿用硬纸朝一个方向扇,观察风标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变化方向挥动硬纸,观察风标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风标就像一个信使,能告诉我们风来了,是从那个方向吹来的。

――引导幼儿讨论风标中最关键的是什么部位。

――请幼儿选用桌上的材料,并用合适的方法固定在纸盒上。

――请一幼儿将小木棒与盒身内部相连,教师适当帮助。

――手持自制的风标,自然走动,感受风的方向及风力大小。

-手持风标跑动,比较风力大小的变化。

-鼓励幼儿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活动四

活动名称:风娃娃的心愿

活动目标:

1.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害处。

2.体验“心愿”的含义。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活动过程:

1.风娃娃想做好事。

——倾听故事至“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做了些什么?

——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

——讨论:风娃娃做的这些事是不是好事呢?

——请幼儿为风娃娃出出点子,怎样做才能实现他想为朋友做好事的愿望?

2.风娃娃做好事。

——继续倾听故事至最后。

——小朋友为什么西画风娃娃?

——完整倾听故事。

——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事?

1.关注天气预报,感受、了解风级,初步了解风与我们的关系。

2.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分辨风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1. 录下天气预报的声音和画面,引导幼儿发现有关风的信息。

2. 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根据天气预报感受不同的风级。

3. 提供风级图。

活动过程:

-观察天气记录表中有关风级的记录,说说前几天的天气记录中是几级风?

-风级说明了什么?

-观察风级图。

-一级二级风,能看到、听到或感受到什么?(同上到五级六级风。)

-讨论:怎样在天气记录中记录风级?

-设计风级标志,(重点能在三级、四级、五级、六级)

1. 刮风时怎样保护自己。

2. 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演唱歌曲。

3. 在感受风的基础上,大胆表现歌曲。

  活动过程:

1. 感受风。

——幼儿到户外感受风。

——提问:你感受到风是怎样的?

2. 学习歌曲。

——熟悉歌曲旋律,知道歌曲名称。

——学习演唱歌曲。

3. 大胆表现歌曲。

本主题以“小水滴旅行”为开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幼儿关注自然现象,让他们与可爱顽皮的小水滴结伴,与祥和温暖的太阳交谈,与神秘莫测的雾捉迷藏,与变化多端的云彩舞蹈,与来去无踪的风儿赛跑,赋予直观的自然现象以生命。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去感触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智慧的种子。

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体验和想像空间的同时,还为幼儿创设更为广阔的自由表现和表达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从而让幼儿了解这些自然现象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主题活动,幼儿知道了“天上怎么会下雨?”“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云会有各种形状?”幼儿体验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大自然的美妙。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滑稽可笑的活动给人带来的乐趣。

2.进行自主活动,学习合作活动。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此处隐藏1496个字……植物、动物、食品、电器等。

②师:“大风吹!”

幼:“吹什么?”

师:“吹植物(动物、食品……)。”

③所有带植物(动物、食品……)标记卡的幼儿就快速互相交换位置。

四、自然结束。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感受和欣赏儿歌的语言美。尝试学编儿歌,促进幼儿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感受儿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儿歌。

3.认读汉子:一起。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1.画有草地、池塘、树林及天空景象的背景图1幅,笑脸、青蛙、荷花、白云、小鸟、太阳、小朋友、星星、浪花、风、树叶、彩虹、羽毛和小鱼的插入式小图片各1张,彩色水笔若干。

2、每个幼儿《我爱学语言》1册、长方形的纸1张。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

教师将一件开心的事说给幼儿听,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请幼儿也向同伴说一件开心的事。让幼儿明白自己的快乐与别人一起分享更快乐。

2.欣赏儿歌。

(1)教师告诉幼儿:有一个小朋友,他开心时将自己的快乐心情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2)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提问:“儿歌叫什么名字?你喜欢这首儿歌吗?为什么?”

3.学念儿歌。

(1)教师再次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在背景图上插入小图片,请幼儿轻声跟着朗诵。

(2)教师指点小图片,幼儿看图片的提示练习朗诵。

(3)请幼儿翻看《我爱学语言》第26页,教幼儿认读汉字:一起。幼儿练习朗诵。

4表演儿歌。

让幼儿分角色表演儿歌,一边表演一边朗诵相应的句子。

5.尝试仿编。

老师提议:《快乐和我》这首儿歌是一个小朋友编的`,我们也可以自己来编儿歌。

(1)引导幼儿寻找儿歌中的规律:“快乐和······一起······。”

(2)教师出示浪花图片,示范仿编“快乐和浪花一起跳跃”。

(3)在背景图中插入一些小图片让幼儿自选,启发幼儿根据画面进行仿编,再想想除了这些还能编什么。

6.交流欣赏。

提供长方形纸和彩色水笔,请幼儿将自己编的句子用笔画画下来。教师将幼儿仿编的句子连成完整的儿歌,大家一起朗诵和欣赏。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将编好的儿歌简笔画贴在活动室里,并留出空白部分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进行仿编。

教学反思

由于学前班的小朋友年纪小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的特点,本着“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动力。”我围绕着幼儿的“趣”而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激发幼儿兴趣方面我利用美丽的背景图和形象可爱的小图片,让幼儿从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使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边插入图片一边朗诵,幼儿兴趣盎然。

二、以多样的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将活动游戏引进课堂。如:让幼儿学青蛙叫、学小鸟飞、学白云飘······带领全体幼儿一边表演一边读儿歌,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在浓浓的状态中。

三、及时肯定,增强学习兴趣。

抓住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及时给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大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能大胆猜测其他行星上有没有人,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2.能猜测其他行星上人的外貌,并用绘画形式表现。

3.懂得与同伴分享创作缘由。

(二)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其他行星有初步的了解。

2.物质准备:外星人图片若干张、画纸40张、勾线笔40把、油画棒每组一盒。

(三)活动过程:

1.以问答的形式引入,激发幼儿的思考与想象。

引导语:其他行星上有人吗?说出理由

小结:现在其他行星上有没有人,我们都还不确定。有的小朋友们觉得其他行星上有人,那会长成什么样的.呢?

2.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猜想和绘制外星人的欲望

引导语:有些人和我们小朋友一样,觉得其他行星上有人,他们觉得外星人长这样,和你们想象中的外星人长得一样吗?(出示图片)请小朋友们画出你们心中的外星人。

3. 分享交流,体验绘画的快乐。

引导语:为什么你想画这样外貌的外星人?

小结:小朋友们画的外星人都很特别,下课后,你们可以互相看一看,说一说,说不定你们画的外星人是住在同一个行星上。

活动延伸:

在建构区为外星人拼搭宇宙飞船或是拼搭你们觉得外星人需要用的东西。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泥巴来源于大自然中,它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易于塑造,趣味性强,幼儿可任意的按自己的意愿去创造,所以深受幼儿喜爱。为此,我们结合民间的泥巴游戏设计了这一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5、师幼共同整理,收拾场地。

《(优秀)大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