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20 13:05:03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 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写人的基本方法。

2.能列出表现家人特点的典型事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

教学重点

1.知道选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了解通过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特点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聚焦写人的基本方法

1.回顾总结:我们刚刚学习的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什么类型的文章?

预设:写人记事的文章。

2.谈话导入:写人的文章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描写人物的典型事例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表现人物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学习阅读方法,试着运用学习的方法描写身边事物的特征。板书(写人的基本方法)

出示课件1:

二、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2:

< ……此处隐藏27533个字……p>交通安全儿歌

红绿灯

交叉路口红绿灯,指挥交通显神通;

绿灯亮了放心走,红灯亮了别抢行;

黄灯亮了要注意,人人遵守红绿灯。

上学校

小学生,起得早,交通小队排得好;

过马路,走横道,交通安全要记牢;

听指挥,别乱跑,平平安安到学校。

交通安全真重要

交通安全真重要,人民生活离不了。

保障安全有措施,交通法规要记牢。

大马路上车潮涌,警察指挥要服从。

红绿黄灯是命令,标志标线要看清。

交通规则要记牢

(三)整合点解读

1、学科单元内整合:除了生活中交通中的线这一生活素材,教师还可以借助前面学习的线和角的知识进行补充;本单元内还可以将平行和垂直的线在一课时内用课件的方式进行补充。

2、体验式活动:测量距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3、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4课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4

一、激趣导入

1.背丛书101页《数字成语排排坐》。

2.出示谜语,猜谜底。

二、检查预习,巧妙识字。

1.词语大比拼

瞧,我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这么难的谜语都没有打败你们,那我可就要出难题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词语大比拼。出示词语。

自由认读词语,接着我们来大比拼。

第一场:男女比拼(男生前三行,女生后三行),男女互换。师:男生不愧是男子汉,声音洪亮整齐。女生可要加油了!女生的声音甜美可爱,继续努力。

第二场:竖行比拼。

第三场:小组比拼。

2.搭建智慧屋

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当小小建筑师(想)那就让我们一起动手来搭一搭我们的智慧屋吧!

火车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1)逐一出示词语:数数、京城、诉说、那些、安全、现在、景色、平静、回家、清楚、可爱、高兴。

(2)词语读正确了,房屋盖一层。

师评价:你总是这么棒,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智慧星。

比起以前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可以更棒的!

(3)齐读词语。

3.燕子走迷宫

在智慧屋里有只小燕子走丢了,你们愿意帮助它找到它的家吗?(愿意)那我们一起齐读来帮它吧!

课件出示迷宫图片、词语。

词语:报告、彩旗、飘落、回答、清点、这些、自己、学会、仔细。

4.做游戏

过渡:同学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个萝卜蹲的游戏。(生拿出提前做好的词语卡片)现在,选6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词语卡片上台来玩游戏。

游戏规则:先自我介绍,并记住其他的词语宝宝。谁说错或者没

跟上节奏就淘汰,淘汰后自己拼读卡片上的词语带领大家读两遍。设计意图:让孩子在玩耍中快乐的识字。

5青蛙跳水

你们玩得这么高兴,小青蛙可待不住了。快让我们看看小青蛙想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出示青蛙跳水图)哦!原来是青蛙跳水呀!但是小青蛙有点胆小,要我们帮助它们,谁愿意?

词语:广播、风景、美丽、兴奋、彩虹、带头、能干、深深、问题。指名读。

三、链接生活,快乐识字。

这么多的难关你们都闯过来了。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吧!现在老师给大家看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猜出与它相对应的词语。词语:天安门、长城、升旗仪式、五星红旗、搭积木、广场、数学、落叶、老鹰、燕子、茄子、冬瓜、彩旗、蓝天、运动会、再见。(一一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孩子们生活经常见到的,把生活里的东西带进课堂,让孩子知道生活里处处有学习、能学习。

四、总结

这节奇妙的词语之旅到此结束!希望同学们能有更高的兴趣投入到语文当中,你会看到一个神奇又美妙的世界!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生词,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透过诗句领会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整理与修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七十多年前,中国革命史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大事,就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2.了解长征

二、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我们一起来交流有下,你刚才在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4、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5、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三、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学习句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

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

③那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

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划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划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板画)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板画)

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出示:铁索桥静止画面)谁了解泸定桥?

②站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③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④看视频,谈感受。

⑤读出感受?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