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新教材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分数的意义已经在五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概念。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并能通过已往学过的知识,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
这节概念课,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分一分,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概括,知道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分数的意义(2)“单位1”的理解。
教学难点:(1)单位”1”的建立及理解。(2)分数“单位”的理解。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主产生,理解单位“1”,理解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理解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应用意识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意义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为:
理解单位“1”。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个苹果、5支铅笔、一个文具盒
学具:圆片、正方形、一根一米长的绳子、一板面包(8个)图片(分格)、12个苹果图片
教法与学法:
教法:激趣谈话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问题激励法等学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
课前交流:
师:老师很荣信,来到美丽的太极城――旬阳和你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特别的开心,孩子们你们欢迎我吗?
生:欢迎
师:怎么没见你们的掌声呢?
生:鼓掌
师:谢谢,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许多小礼品,想要吗?
生:想
师:我不能白送给你们,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需要你们的付出努力才能得到,上课积极表现、勤于思考、善于发言你们就有机会得到哟。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建立关系,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师:今天老师考考我们班孩子们看你们的数学水平达到五年级的水平没有?(出示两块橡皮泥左手一块右手一块),分别出示左右手,问学生几块?
生:1快。
师:同学们看的够仔细的啊,现在老师把它们合在一起,用什么数来表示?快速回答我?
预设一:2(你的数学水平还局限于一年级)
预设二:1(你能给老师说说为什么是“1”呢?)
生:指把两个小快的橡皮泥捏成一个整体了,所以可以用“1”表示了。(引出“整体”)
师:(竖起大姆指,你的想法就是不一般,老师不说你多么优秀,但你就是——与众不同)老师现在又把这一整个橡皮泥平均(强调平均分)分成2份,同学们看看,现在我左手拿的是这整个橡皮泥的多少?
生:一半、0.5、
师:有文字表示的,幼儿园都会,有小数表示的,三年级学过。但我要表扬用分数表示的同学,你太给力了,懂老师会理解老师,你一语道破老师的天机了。你能给给大家说说中间一条线表示的是什么?“2”是这个分数的什么?1又叫分数的什么呢?现在老师左手用分数表是?右手呢?这是几个?两个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1”
师:经过你们的努力你们已经达到了五年级的水平了。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这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下分数的意义。(板书并出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以分橡皮泥共同研究了分数是怎么来的。其实,分数在很早以前就产生了,据科学家研究,仅次于自然。古人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也遇到了同样的困惑,请同学们认真看屏幕,古代分数的产生。然后听老师给我们作的介绍(PPT出示介绍录音)
师:现实在你还在哪儿见过分数(谈生活中的分数)
生:音乐中,八分音符等于,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物,为学生创设智力陷井,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对分数的.各个部分的名称进行了一次再现的过程。再次为下面学习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做好铺垫。学生从历史、现实的生活中,初步了解分数的产生、应用的广泛性,呈现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合作探究,理解分数的意义
1.操作研究
师:分数重要吗?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生:汇报交流,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师:好,首先我们就来围绕什么是分数来研究研究。给同学们五分钟时间,研读教科书第46页的知识,小组交流,打开准备的学具袋,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分数。
2.反馈交流
师:我刚才转到看了一下,收集了这些表示的方法,现在我请他来告诉大家表示的方法?
生一:(投影展示)我把圆片一个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老师指导语言的表达:同学们请听我说,我是把……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嗯,你是把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再取其中的一份表示的。真有想法。
生二:(投影展示)我把一个正方形对折,再对折,这样就平均分成4份了,涂出这样的一份就表示。
师:你也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用其中的一份来表示的。真好,同学们,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的吗?< ……此处隐藏2713个字……p>(2)、读题,获取数学信息。
(3)、借助长方形,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让学生理解:公顷怎样表示;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实际是求谁的)
板书:1/2×1/4=
(4)操作探究计算算理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咱们就把它看作一公顷,看你们能不能借助这张纸来合作研究一下,怎样计算?看哪个小组合作的最好,可以折一折,用彩笔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
(5)汇报展示、分享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3、迁移延伸加深理解
(1)提出问题:这台播种机3/5小时播种小麦多少公顷?
(2)另取一张长方形纸,用上面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解决问题。
(3)汇报展示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展示。
教师多媒体演示。
4、尝试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
1/5×3/4=5/6×4/5=2/3×1/2=3/5×2/3=
5、交流总结、归纳法则。
要求:观察上面的算式,结合刚才的操作体验。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计算结果要是最简分数,能约分的最好先约分。)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升。
(一)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我来填一填
(1)、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母相乘的积作。
(2)、五(3)班女生占全班人数的3/5,其中1/4的女生是近视,近视的女生
占全班的。
(3)、5/6千米的1/2是千米
(4)、求7/8的1/2是多少,用法计算,积是。
(二)巩固提升形成技能
2、解决问题
(1)一种大豆每千克含油4/5千克,20千克这样的大豆含油多少千克?100千克大豆呢?
(2)一根绳子长5米,对折2次后,每段的长度是多少米
六、积累经验、总结得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你打算怎样解决?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本组学生存在的问题,课后解决。)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4设计说明
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而是担负着查缺补漏、系统整理和巩固发展的任务。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复习,在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活泼愉悦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
1.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这部分知识比较多、散,但难度不大,所以让学生先独自整理,再汇报交流。这样就让学生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归纳总结能力。
2.梳理知识与做习题相结合。
汇报交流中,老师出示相应的习题加以检验,以便让学生相互学习,查缺补漏,夯实自己的知识基础,形成基本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交代本节课的复习内容。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结合教材习题,复习与分数有关的知识。
整理复习
引导学生构建分数知识框架。
1.回忆与分数有关的知识有哪些?独自整理,组内交流。(师巡视,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全班汇报,补充交流。(师举例辅助并检验)
梳理的知识如下:
(1)分数的意义。
①观察下图,理解什么是分数,什么是分数单位。
②分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根据下面的式子,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3÷42
②根据学生汇报整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课件出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是一种数,也可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是一种运算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联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商不变的规律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4)结合复习约分。
①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公因数,分数值不变,这个过程叫作约分。
②约分的步骤:找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③约分的目的:把分数约成最简分数。
(5)结合和、和复习通分。
①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这个过程叫作通分。
②通分的两个要点:和原来分数相等;分母相同。
(6)结合○和○复习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同分母分数相比较: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②同分子分数相比较: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③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的方法。
方法一: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方法二:先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补充知识点:通分一般以最小公倍数作分母。
(7)先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再计算下面各题。
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5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对具体情景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掌握分数单位的特点。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具准备:
米尺,课件,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黑板的长是多少米?观察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下一段,不够一米,还能否用整数表示?(不能)
2、计算。
老师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的西红柿的个数怎样表示?(1/2)
3、讲述。
在人们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类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