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

时间:2025-07-10 19:42:07
《看雪》教学设计15篇

《看雪》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看雪》教学设计2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

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 ……此处隐藏15015个字……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五、比较阅读: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赏析《湖心亭看雪》和《江雪》写作手法上的不同?

(在描写手法上,《湖》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2、二文表达感情上的不同?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六、结束课文:

《红楼梦》中有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却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用“痴笔”叙“痴事”,绘“痴景”,抒“痴情”,融叙述、描写、抒情于一炉,借以表达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与众不同的闲情雅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利用白描手法写人或物片段。

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附有关诗词)

《看雪》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揣摩文中借助白描手法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叙事、写景、抒情交融的写作特色。

3.体会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章运用白描来写景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请学生先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雪景的诗词)前几天,我们随郦道元游了“三峡”;跟苏轼“夜游承天寺”;同周密一起“观钱塘潮”,今天就让我们和张岱到“人间天堂——西湖,去《湖心亭看雪》”。

(多媒体显示:背景西湖雪景。教师提示:现在让我们走进张岱的世界。)

多媒体显示张岱相关资料: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明白:张岱乃异乡之客;亡国之人。

二、朗读感知

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提示:

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一芥(jiè)喃(nán)喃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领会朗读技巧。

3.学生个读,要求读得正确流畅,师生点评。

4.学生分组读,相互点评。

5.学生分组展示,要求读得抑扬舒缓,并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并质疑。

关键词如:俱绝、更定、独往、强饮、痴……

《看雪》教学设计15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

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课件出示“我会读”:

台湾省 商店 橱窗 指了指 接着

讲故事 铺着 雪毯 银装 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⑴ 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⑵ 自编短文巩固识字:

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件件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利用地图和多媒体课件,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世界,让学生观看北国冬日的雪景,将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更深地体会台湾小朋友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导写字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2、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3、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五、拓展活动

搜集台湾的有关资料,准备举行“台湾知识交流会”。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或图片,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看雪》教学设计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