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清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图一):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可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人后来得到了葫芦吗?这又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4课《我要的是葫芦》。
2、板书,读题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得的字可以借助汉语拼音,或者问同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生字:葫芦藤哇盯言每治棵挂怪慢
(2)认读词语:葫芦细长长满雪白可爱每天蚜虫自言自语盯着慢慢地
(3)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4)再读课文,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5)分自然段读课文,想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
3、小结:从刚才的检查中,老师知道同学们个个都是聪明好学的孩子,很快就能与这么多的生词、新词交上朋友,我相信在后面的学习中,同学们表现得会更棒。
三、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4、交流、评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语.
2、听写词语。
二、自主合作,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出示图一)师:刚开始那葫芦长得怎么样呢?自由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2、出示句子:“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葫芦长得好?理解“长满”“谢”“挂”。
3、你欢这些可爱的小葫芦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4、指名读。
5、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大家都非常喜欢、从哪里能看出种葫芦的人喜欢呢?
6、练习用“每天”造句。
师:这颗葫芦长得这么好,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一定会结出大葫芦,实际上是这样吗?这是为什么呢?
(二)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出示思考题:
1、看到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是怎么做的?
2、说说小葫芦为什么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小组练读种葫芦的人与邻居的话,看谁读得最好。
(三)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回答
2、随机指导朗读:
(1)那个人眼睛只盯着小葫芦,此时他心里会怎么想?理解:“盯着”“自言自语”,反复朗读体会此时种葫芦人的高兴心情。
(2)邻居提醒他要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他却不以为然满不在乎,这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3)角色朗读(邻居:劝说,种葫芦的人:奇怪,不以为然)
3、补充:(绿色加工厂)
(叶子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
4、填空,明白原因:
因为叶子出了(),叶子被虫()就(),没有叶子,不能把充足的养料送给小葫芦,小葫芦缺()所以都()。
(四)齐读第四段;
1、种葫芦的人见到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假如让你来劝说那个种葫芦的人,你将怎么样来说服他呢?
2、读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颗葫芦
五、回归课题,总结延伸:
今天大家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明白了叶子与果实的关系、其实在大自然中到处都蕴藏着知识和智慧的宝藏、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多看课外书,你们会有更精彩的发现、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2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寓言故事,共有四个自然段,主 ……此处隐藏25236个字……竖心旁,右上是“曰”,右中是“四”,右下是“又”,合起来是“慢”。
3、小结:同学们用了这么多好方法分析记忆字形,真是了不起。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18教学目的要求: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结合自然课所学知识,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突出说话、写话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2.运用识字方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3.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教学思路:
这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四段文组成,课文的第一、二、三、四段都分别与第一、二、三幅图相对应。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从图入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指导观察图画要对照相应的课文。
2.图文对照,分段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引导学生划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加深理解。
3.通过讨论总结,突破课文难点。
教学准备:
抽拉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
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占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出示小葫芦实物)这是一个小葫芦,这头圆,这头长,多可爱啊!喜欢吗?有个人也很喜欢葫芦,他种了一棵葫芦,常对别人说:“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
二、指导看图。
1.看书上四幅图: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指出)怎么知道?(三幅图上都有他)他就是题目上的哪个词?(我)
2.逐图说“我”在干什么。
三、初读。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哪段讲哪幅图的意思?
2.指名轮读,评议。
四、图文结合,理解第一自然段。
1.图上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从哪知道?(衣著及“从前”这个词)“从前”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后第一题第一问。
(1)葫芦开始长得怎样?(画、读句子)(出示投影)一架葫芦,叶不多。
(2)这是那个人种的葫芦吗?(不是,因为书上说“长满了绿叶,而这棵葫芦叶子不多,也没有雪白的小花和葫芦)
(3)(覆盖一投影片上去)是这棵葫芦吗?(对)“花谢”的“谢”是什么意思?(板书:绿叶、开花、葫芦)
(4)(抽拉投影片,使“我”出现在投影上)种葫芦的人看了心情怎样?从哪两句知道?(板书“可爱”)读出高兴语气。
3.小结:这自然段讲什么?
第二课时
一、读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葫芦开始长得好,后来有什么变化?
1.(答上问)(老师在投影片的叶片上点上黄点)蚜虫是怎样的虫?哪课学过?(在《庄稼的好朋友》学过)
2.那个人怎样想,怎样说?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用换一个说法的方法理解这句话。(有几个虫子不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要紧!)
(2)观察书上图2,那个人的表情怎样?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读出这样语气。
3.这自然段讲什么?后来又怎样了呢?
三、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邻居让他治虫,他是怎么说的?
1.指名两人分角色读,评议(重音盯、快、奇怪,及奇怪的语气是否读出来)。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用换说法的方法说说你的理解。(叶子上的虫是不用治的)这句与上面哪句有联系?
3.看图,那个人表情怎样(满不在乎)读出语气。
4.这一自然段讲什么?
四、结果怎样?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1.回答(演示:抽拉投影:小葫芦落了)(板书:黄、落)
2.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可惜)指导读出婉惜的语气。
五、总结课文
1.老师不明白,葫芦叶子上生了虫子,虫子吸了叶子上的汁,和葫芦有什么关系呢?它怎么会掉呢?请学生回答。(在回答过程中教师提示自然课所学关于植物的知识)
2.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画出表示事物联系的线段)。(板书:造养料、不能造养料)
六、作业:自学“葫、每、言”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在口答的基础上写下来。
2.指名读所写的,评议、修改。
二、学习生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检查所写自学的三个生字,订正时从写得对不对,写得好不好两方面看。
3.重点指导字教学:
线上,第一丿在竖中线上起笔。书空,学生写字。
(2)教“谢”,同上。
4.课堂自学“芦、治、慢、变”
(1)学生自读、说记字方法,按田字格写字。
(2)汇报。注意不同识字方法的运用。
5.利用生字,进行语言训练。
三、完成课后二、三题,做完读一读,自改。
四、总结:
学完这课,我们懂得了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有联系的,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把事情做好。学习这课,我们用了换一种说法和联系上文的'办法来理解句子,在后面的课文学习时,大家还可以用这个方法。
五、作业:
读《自读课本》第15课《长不大的红杉树》,把课后题的答案在课文中画出来。
附:板书设计
(陈明锦)
第四课时(说话写话训练)
一、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说话写话要求。
要求中共有四句话,边读边理解:第一、二句话指明了这次说话写话的范围和主要内容。范围:《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哪个地方能说明种葫芦的人有错误。第三句要求先说一说,然后用笔写在纸上。
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第二、三段的内容和讲读课中的理解,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1.复习课文二、三段,明确要点。
(1)他不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
(2)葫芦叶子已经长虫了,邻居劝他治虫,他不听,因为他要的是葫芦,不是叶子。
2.指导学生抓住要点,先一句句说,然后连成一段连贯完整的话。
(1)通过提问,揭示要点,指名回答。
(2)归纳要点,连起来说一说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注意说的语气。(同桌说,分组说,指名说)
(3)教师及时点拨,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病。
三、指导学生把说过的话写下来。
1.提出书写要求:格式正确,语句连贯,字迹工整。
2.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所写的内容,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