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乃斯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巩乃斯马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巩乃斯马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你见过群马飞奔的壮丽场面吗?走入《巩乃斯的马》,你一定会被深深的震撼,为马的魅力所折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从哪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2、指读课文,订正读音
3.、交流初读的认识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指读第一段,知道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从哪儿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2、说说你的感受,并在旁边做批注。
(1)这情景象山洪暴发似的,不可阻挡,来势汹汹,十分壮观。
指导朗读:声音由小到大语速由慢到快。
生: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
作者运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手法生动逼真地把马群奔跑的场面展现出来。马的精神以及对生命的向往与渴求跃然纸上。
(2)这四个词语的运用,恰当地写出了群马奔跑时的气势。
指导朗读:注意节奏,读出递进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踏住那闪电”,“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它们好像要与闪电作战,好像要成为指挥战斗的将军,连小马都在慌乱时刻临危不惧,甚至连牧人的喊叫也淹没在这气势汹汹的群马奔腾之中,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景象。指导朗读:注意分号前的停顿,表现出形形色色的马奔跑的`气势。
3、读中感悟,学生朗读。
四、小结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巩乃斯的马数量众多,气势宏大。
巩乃斯的马形态各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巩乃斯的马群有着一种顽强的精神。
师: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
2、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课后作业
1、课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2、背诵课文第二段。
巩乃斯马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作家周涛对我国西部有着特殊而深厚的感情,他的文章和他对西部的感情一样宽广而深厚,执着且激情澎湃。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希望自己成为这块土地的代言人”。问他这块土地的魅力在哪里?他说“辽阔”。“辽阔”,正是他的文章表现出的艺术张力,《巩乃斯的马》借助对马群奔跑场面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的向往与追求。
夏日暴雨下马群奔跑,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场面,使得作者“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境界真正的崇高壮烈。作者激昂大气的文风正是从西部广阔生动的生活中汲取养料,文章一气呵成,使人读来心潮澎湃,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水平与独特的生命体验是分不开的。在第二自然段,作者的铺排显示出汉赋似的恢弘气势,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极简练而准确的表达出内心细腻的感受,如神来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教学建议
1.读中感悟。读文百遍,其义自见。这样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一定要抓“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受到感染,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群马奔腾的壮阔气势。为使学生能很好的进入语境,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
2.读写结合。从文章中学习语言文字的用法,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是学习写作的精妙方法。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文中的比喻句多、奇、大气,是学习和积累的好资源,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通过读想象体会这些比喻句的生动之处,并及时练笔,反馈收获。为使学生的练笔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可以为学生播放马群奔腾的影片片断,给学生直观感受,心灵真正受到震撼。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学生来自本县各个乡镇以及邻县市,水平高低参差不齐,有的上课如鱼得水,有的却眉头紧皱;作文有的文笔流畅,有的难以表达心中之意。在上课时关键是引起全体同学的兴趣,让他们高兴去学,自主去学。积少成多,提高水平。
教学目标:
1.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2.学习本文写动物的取材谋篇方法;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
3.学习体会本文表达的勇敢、自由、进取的精神及对不受羁绊的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领会这种壮观的景象给予人们的力量。
教具准备:幻灯片(万马奔腾的场面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上几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与马有关的很多成语和诗句,以小组接龙的方式来说几个。(学生发言)同学们积累了这么多与马有关的词语,可见对马已有了比较多的认识,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 ……此处隐藏16866个字……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生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读最后一句,问:
(1)它指什么?
(2)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
(3)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四)小结:作者描写了一幅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五、课后问题、课外延伸
(一)课后问题
1、从对暴风雨中马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文第二段用了不少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体会课文描写的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背诵第二段。
(二)课外延伸
根据中心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遇到困难时,自己的所作所为,形成对比或引起共鸣。
作业布置:
必作:1、写生字。
2、背诵课文第二段。
3、写一篇读后感。
选作:选择一些写马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巩乃斯的马
整体到部分 气势
突出特点 声音
巩乃斯马教学设计9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马,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动物,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与马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以及你所见到过的马,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那么,生活在新疆的作家周涛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悟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巩乃斯的马讲了哪些内容?
2、我们从电视、书本或多或少的见过群马奔跑的景象。但在暴雨之下群马奔跑的景象却极为罕见。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巩乃斯大草原去领略暴雨迅猛之下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三、走进文本,自主感悟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思考,从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草原上的雨来势凶猛,我见到了最壮阔的群马奔跑的场面。)
2、用“——”画出描写暴雨的句子。
3、汇报,思考从哪看出暴雨来势凶猛?(孤鹰击落,草原烟尘滚滚,真是一场来势凶猛的暴雨。)
4、谁能把暴雨凶猛的样子读出来?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5、指导朗读时,注意读出击落、瞬间的感觉。
(二)学习第二部分
1、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眼前这幅群马奔腾的壮阔景象,看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的。
2、文中哪些具体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巩乃斯马群恢宏壮阔的气势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启发,指导朗读。
(1)“好家伙......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野上汇集了。”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山洪奔泻似的”在原野上汇集、扩展、冲锋,感受马群气势磅礴的美,并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2)“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主要结合句子理解“争先恐后”“前后呼应”“淋漓尽致”的含义,边读边想象马群你追我赶、无所顾忌、奋力向前的情景。
(3)“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老练了许多。”
引导学生抓住“像一队尖兵”,“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感受马奔跑时那种不受羁绊、洒脱自由的壮美场面;通过范读、引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马群所展现的那种生命的崇高与壮烈。
(4)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奔腾喧嚣的大河。
4、这酣畅淋漓的场面真是叫人惊心动魄,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这形形色色奔跑着的马还有什么样子?用一个比喻句,描写出马奔跑时的情景。
5、出示句子:“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老练了许多。”
如果说前一句是对整个马群的描写,那么后一句作者则是从中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马来写,这种写法就是点面结合。(可举例说明)
6、过渡:如果说这些都是对马群奔跑时样子的描写,那么作者还写了马奔跑时的什么?(声音)
7、谁愿意读描写雄浑的马蹄声和悲怆苍劲的嘶鸣声一段。(可通过评价引导学生朗读)
8、作者从不同的方面,给我们描绘出了马群奔跑的样子和它发出的声音,一幅群马奔腾的壮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来朗读这一段,感受这惊心动魄、气势恢宏的场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过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地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画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当我们看到这壮阔的景象时,心情是怎样的'?(随着马群的奔跑、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作者真的是发愣、发痴、发呆吗?(不是,被震撼住了,被吸引住了)
3、我见到了,我见过了,引读,学生读后面部分:这……长卷。作者见到了什么?(古战场、交响乐,这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这群马在暴风雨中纵横驰骋,自由奔放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了作者,震撼了作者的心灵。
4、“我把这几分钟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给予我的将使我终生受用不尽。”现在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了吗?(“终生受用不尽”是什么意思?让作者受到什么启发?)
是呀,这是生命的洪流,是生命涌动的力量,是不受羁绊的生命的昭示,是对不可阻挡的、酣畅淋漓的生命的赞歌。让我们带着对生命的崇高与壮烈的赞美再次朗读这段课文。
四、联系资料,升华情感
1、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想没想过,作者仅仅是在这里写马吗?他还在表现什么?(可启发学生联系资料谈)
2.是的,1970年作者周涛在新疆的一个牧场接受再教育,其间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压抑。当他看到群马在雨中毫无顾忌、纵横驰骋的情景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回答)
是的,作者对那种不受任何羁绊的生命力充满了向往与渴求。所以他在文章最后这样写到:(学生读)“我久久地站在那里……”
3.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一种不受任何羁绊和无法阻挡的生命力,感受到了作者对这种生命力的向往与渴求。
五、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描绘马奔的典型场面,表现出马的生命活力及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开联想,表达对马的品性和精神的赞美与喜爱。作者从马身上看到了一种进取不息的精神,体现了人们对淋漓尽致、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六、作业
1、学习抓典型场面描写突出主体的方法,描写同学们游戏、做操、升国旗或大扫除的场面。
2、阅读《巩乃斯的马》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