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5 22:08:13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复习讨论:

研究性学习,调查本县的空气,水源等污染情况,同学们调查情况如何,互相展示成果,污染现状如何,污染原因有哪些,应如何消除或减少污染。

参考要点:

①污染形势较为严峻。

②污染原因

a工业“三废”

b农业生产上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的污染。

c生活上的污染

③消除或减少污染的.建议

a严控工业“三废”

b严控农业上的污染

c严控生活上的污染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 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 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 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 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 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 点:∵VH2:VO2=2:1 ρH2:ρO2=0.899g/L:429g/L

∴mH2:mo2=

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 : =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 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2

1 、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熟悉的水对生命的重要性引入。学生对水的最直观的认识是水的物理性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顾生活中水的应用和水的物理性质,在探究中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强化化学用语和表达规范等相关知识,理解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试验探究,明确水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教学目标:

2.1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氢气(H2)的制取与物理、化学性质,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化学式的确定。

2.2过程与方法:通过H2的制取与燃烧、电解水等探究实验,让学生感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通过科学探究获得科学结论的过程。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了实验是化学探究的基础,明白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联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

3.1 H2燃烧的现象及其产物,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3.2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组成,通过实验产物的体积比是V(H2):V(O2)=2:1,进一步理解水的化学式――H2O。

4 、教学难点:

H2燃烧,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理论上的推断,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推断是正确的,探讨并确定了水的化学式。

5、教学过程:

5.1创设情景引入主题

[教师](出示烧杯盛装的水)说出水的重要性,你们对水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回答。

[教师]这是从那个角度对水的认识?

[学生]这是从物理性质的角度认识。

[教师]导入新课:水的组成。

5.2 H2的仪器介绍和制取原理

[教师]在了解如何制取氢气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手中的这套仪器————启普发生器,(讲启普发生器的作用)。实验室是用锌片和稀硫酸反映制取,现在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不用稀HCl来制取氢气。

[学生]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大家总结的很好。不用稀HCl的原因正是同学们分析得到的结论,因为HCl有挥发性,制得的H2中会混有HCl气体而是氢气不纯。(将锌粒和稀H2SO4装入启普发生器中,准备制取H2)。

5.3 H2的爆炸实验

[教师](实验)大家观察看到了什么?

[学生]肥皂泡快速上升。

[教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教师](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什么?

[学生]说明H2难溶于水。

[教师]你们总结的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难溶于水是氢气的什么性质呢?

[学生]是物理性质。

[教师]氢气还具有可燃性,现在我就将氢气点燃,请同学们观察。我点燃H2的结果与课本上的结果一样吗,为会么?怎样才能让H2安静的燃烧呢?

[学生思考讨论]点燃前要对氢气进行验纯,而老师在点燃氢气前没有进 ……此处隐藏7475个字……中加入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实物练习,可以加深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8

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的,它的化学式是H2O

科学素养目标:初步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引出氢气实验器村,学生电源1只,霍夫曼水电解器1只,玻璃水槽1个,长导线2根,小试管两支,酒精灯1个,火柴1盒,木条1根。

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板书课题:水的组成

讲述:下面大家一起来观察玻璃水槽中的水你能得出哪些有关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要点:

1、无色无味液体

2、在/0/KPa时,凝固点是O℃沸点是100℃

3、40℃时密度最大,为1g/cm3

4、水结成冰时,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

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

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

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属于分解反应,学生结合上述实验结论讨论水的组成。

要点:∵VH2:VO2=2:1H2:O2=0.899g/L:429g/L

∴mH2:mo2=查相对原子质量,可知H-1,O-16

∴在水中,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即在每个水分子牛,氢原子数,氧原子数2:1

所以水分子为HzO

引导学生观察书P49图3-4,让学生讨论图的科学含义:

要点:形象地说明了水的组成,进一步验证了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的组成H2O

布置作业:书P49习题1,2

《水的组成》课后反思及感想

在我的整体设计中,以通电分解水的微观过程为载体,渗透各个知识点:水的组成、水资源状况,分子、原子的相关。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9

水是我们天天接触到的东西,但它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首先我们来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教师活动]:展示一瓶蒸馏水。

[学生活动]:观察后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总结板书]: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l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解]: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板书]:

二、水的组成

[实验]:演示实验3—1: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总结板书]: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无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讲解]: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实验]:演示实验3—2:用燃着的木棒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用带火星的木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总结板书]:

(二)验证实验

现象:

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火柴复燃。

1、正极产生氧气;

结论:2、负极产生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通电

方程式:水——→氢气+氧气

[讲述]:通过刚才我们电解水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但到此为止我们还不能确定水的化学式。在科学研究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是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的。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

[板书]: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O。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2×0.089):(1×1.429)=1:8

则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8:= 1:2 1 16

总结:水分子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1,水的化学式为H2O。

[讲解]: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于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副板书]:

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氢分子

[讲述]: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

[板书]:通电

H2O ——→ H2↑ + O2↑

[讲解]: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练习]:第49页第l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