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开学周记模板合集5篇
时间飞快,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制定一篇周记吧。但是周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周记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开学周记 篇1
时间流速的好快啊,短暂的寒假就要结束了。哎,好怀念这个寒假啊!但是,我也很怀念和我朝夕相处的同学们和和蔼可亲的老师。
开了学以后,我就不能再睡懒觉了;开了学以后,我就不能再像现在这样玩了;开了学以后,我就得好好的学了。
说实话,我有的时候也很喜欢上学,因为那里有伙伴们。但一到写作业时,我就厌恶了学习。每当写作业时,那一个个的作业再我的脑子里转来转去,转的我头都快胀开了。哎,要是永远没作业该多好啊!
又想上学又不想上学的我该怎么办才好?
今天真烦!
开学周记 篇2
似水流年,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在草地里玩过家家的小朋友;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是大声朗读“床前明月光”的小学生;今天的我们已经告别童年,走向青春。带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来到了人大附中,走进了初二生活。
上初二了,第二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现代化的图书馆、电教中心、络中心以及实验室又让我流连忘返。这二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是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二了,第二个感觉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开学典礼上,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把美好的心愿系在气球上,放飞到蓝天。大家的愿望各色各样,有的希望做个音乐家,把中国的传统音乐推向世界;有的希望做个记者,让全人类都为中国今天的飞速发展而惊叹;有的希望做个文学家,让人们听到社会角落里的弱小声音??理想要通过行动才能实现,初中这三年,我们会给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朝目标二步步迈进。
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二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上初二了,既激动又期待还紧张。但无论如何,从二点二滴做起,融入到新生活中,让我们以昂扬的心态面对初二生活。
开学周记 篇3
还有几天高中就开学了,在路过初四的我还是没能考上一流的高中,只有在本地的一所二流中学来读高中。班里的好兄弟大都去了好学校,剩下的上的更差的学校。只有我一人将在这所陌生的学校度过三年来打我高中三年这次战役,打我自己一个人的战役。
我是个喜欢立志的人,但都坚持不下来。在初中4年该懂的都懂了,该哭的早都流泪了,该笑的早都透支了,该放弃的早都放弃了。所以现在我又开始立下高中好好学习的志愿,但不知道是否可以坚持,但我会努力的。
初中,就这样在漫天绚目的烟火中结束了,我还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在城市森林穿梭。
初中,牵挂的什么,没有实现的什么,等待的没有来过的,都被呼啸而来的北风碾的七零八乱。我一个人躺在草地上慢腾腾的把他们努力的拼凑起来。我抬起头看见明亮的北极星在闪烁着光芒,至少我还不会迷路。银光洒落,仰起的头有点晕旋,我在这里莫名的等待,寒风洗礼,只剩两滴冰冻的眼泪。
初中,就这样浩浩荡荡的走了过去,碾过的痕迹模糊的,清晰的在心里彼此可见。我低头沉默,双手合十,为我以及我的好兄弟能打好高中这次战役而祈祷,希望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开学周记 篇4
今天是开学第一个星期天,我准备去书城买一些学习辅导书。
进入书城我直接来到三楼买小学生辅导书。辅导书可真多:有黄冈小状元,有课课通,还有课本一点通......黄色的封面,蓝色的封面,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该买哪一本。于是我拿起书仔细地比较,发现《黄冈小状元.课本详解》
从字词盘点到好句欣赏以及对整篇课文的分析都写得一清二楚,其他几本都不够全面。于是我决定买黄冈小状元,另外我还挑选了几册黄冈小状元的试卷。
我捧着厚厚的几本书,发现今天的阳光格外灿烂,我对新学期充满了希望。
开学周记 篇5
开学已经一周了,这周的感觉就一个字——累。不但身体累,脑子也累。但我不想把笔墨浪费在抱怨上。这周,有回校第一天看到所有铺盖都长毛时的惊愕;有面对第一天上课就走到脚后跟磨出水泡的无语;有就算高举着手机还是一格信号都没有的抓狂;有活了二十一年居然在新校区里看到了真正萤火虫的欣喜;有看着荒山上遍布的野花的笑容;有与新室友投机的谈话;有太多太多的不适;有太多太多的美好。但抱怨没用,它改变不了任何现状,我只能去适应,从中去发现欣赏事物好的一面。没必要让自己在不停的抱怨声中过活,没心没肺也挺好,起码换我自己一个开心。然而,这种种的种种都及不上升入大三带给我的反思。
大三了,我开始真正有了即将踏入社会的感觉。开设的课程,不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教育学、教育法规、教师行为学,无不让我感到,我是真的告别了以往的青葱岁月,要开始学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了。现在的我,就是一粒在社会这个大染缸缸沿之上的小石子——摇摇欲坠。缸内的水浑浊不堪,并着一个有着巨大吸力的漩涡。此时,就算是一滴沾衣欲湿的杏花春雨,滴落在身,也能轻易的把我震入缸中;即使是一缕吹面不寒的杨柳轻风,轻拂于发,也会携带着让我坠入其中。
尤其是教师行为学的课程,真的是让我感悟良多。在没上这门课以前,对于我以后很可能要从事的教师职业,我心里一直装着几句话,用来提醒鞭策以及规定以后的自己的行为和目标。
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看见这句话,是在高中的历史教材上,讲孔子的一课。当时这句话被老师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后就扔在一旁。可听在我的耳里,却是从那时起就扎根在了心里。我极其同意孔夫子的这种启发式教学思想,它比教无类和因材施教都打动我的心,尽管那时的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念师范类院校,但就是打心眼里认同这句话。后来,上了辽师,就愈发的把它记在心里。
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以后,不要做一个死灌学生知识的老师。我要教的,绝对不止是知识,最重要的也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我不能一辈子都跟着学生,他们总有离开我的一天,但知识却永远都没有学完的一天。所以,我一定要提醒自己,教会每一个学生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我应该树立的目标,更是我将来身为教师的职责所在。
三、“厚德博学,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这句话是辽师的校训。是每一个辽师学子,必须在开学之初,学校强制要求背下的整本《辽师大法》里的第一句话。现在,那本《辽师大发》的内容我基本上都忘记了,但却独独记得这句。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当时只有这句话我是心甘情愿记下的吧!
初看这句话,只觉得说的冠冕堂皇,可是细细想来,真正能以此为志,坚持做到的老师,却也真的不易。我敢保证,他虽不一定是最受人瞩目的,但却绝对是值得所有人发自内心尊敬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要想到,我要做的'不仅仅是一个教师,更是一个模子,一个镜子,是以后我学生学习的对象,我就必须有一份责任,一份要做一个乐观正直的人的责任。
四、“想做一个优秀的老师,首先你一定要有德,让人尊敬,这是最根本的。要是没有德,你就要有才,把课讲好,也能让人佩服。要是既没有德,又没有才,你就要有威,这样起码能震住场子,管住学生。要是三个都没有,那还是不要做老师了。”
这句话,是喻大华老师告诉我们的,我完全认同。但是现在,我知道这些不够——远远不够。
上完第一堂教师行为学的课后,我脑子里反复只浮现出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师者,不是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就万事大吉了。它是一门学问,一项技能。它包涵了怎样处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老师与学生的课上课下关系、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面对问题学生应采取的正确应对方法等等等等。大学老师和中学老师是不同的,大学老师可以一心扑到怎样让自己的课讲的更好上,但中学老师不行。中学老师,一天的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面对的学生年纪也都较小。所以,他们应对的事,不可能仅局限在讲好课上。一个中学老师,不管自身再怎么优秀,要是不能平衡好学校的人际关系和教学质量,两手并抓,那等待他的,只能是被淘汰。
以前,如果说老师教给我们的,是得到饭碗的本事。那现在,我要加强学习的,就是保住饭碗的方法。尽管,我真是一点都不想学,一点都不想去迈出那一步,可是——不学不行。不管我多么不愿意踏入社会的洪流之中,我都必须踏入,不仅是为了生存,更是为了对自己、对家人的一份责任。谁都希望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羽翼之下,但希望永远都是希望,要是能轻易做到,就不叫希望了。而且,就算能做到,只要是有自尊的人,我相信都是会不屑于此的。人哪能事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活着,想顺着,就必先付出奋斗。当然,这些种种,都必须建立在保证自身的学业绝对过关过硬之上,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没地基就别建高楼,空架子撑不了多久。在根本上,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现在的社会很肮脏,我不奢望入了淤泥之中还能一尘不染、独善其身,但我有信心做到本质不变。凭我一己之力,根本改变不了当今社会种种令人失望的现壮。可是,我希望,若我真的有幸成为一个老师,我能用我的言行, 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启发,坚定信念,去立志改变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平,就像教过我的所有老师对我的正面影响一样,正是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才有今日之我。
所以,就算我这颗石子掉下缸去了,慢慢在漩涡之中磨平了棱角,我也要起码在缸里专挑一个地方撞,继而引导我教导过的小石子们往同一个地方撞,慢慢的积跬步、积小流,至千里、成江海。相信总有一天,那缸子定会裂开口子,让污浊的丑恶暴漏在青天白日之下,还一个清明的天下,还一个存善念的人心。我不求一定非得是我撞开这缸,惟愿这千万的量变之中,也有我的一份力。
我知道我很理想化,这些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但要是所有人都因为一件事情很艰巨就不去努力,不去改变,不去尝试。那现在,我们应该还都是猴。
写写就收不住了,现在写惯了论文,字数少了反而写的不自在,总觉得有说不完的话,这都两千多字了,一晚上的时间都花在它身上了。
最后,就以我十分喜欢的一篇文章里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吧!“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