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实习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暑期实习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期实习总结 篇1该组成员共有六人,在本地药店进行实习,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力求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奠定相应基础。
在进入生物制药专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明白了作为一名药业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们利用假期时间在药店销售岗位接受锻炼。
初到药店工作,老同志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的不同,医院药店的医师只需要凭医师的'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对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现将实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严守劳动的纪律,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习期间,我们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严寒,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科室位置就诊步骤等方面的回答,积极维护了药学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求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处方方面的问题。并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我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我们的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
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尽量完善实习工作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了我们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各科室给予了良好评价。
二、如何做好药品知识及医学知识的学习。病人有时候感冒会买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胃疼会买几种治胃病的药同时服用;稍有炎症就会同时服用几种消炎药,这时,我们就会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向他们说明多种药物连用有可能会照成重复用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且还会产生抗药性,使治疗失败。并告诉他们要对症下药,不能用这种“大撒网”的方式治疗。这时顾客会非常满意的购买任意一种针对性的药品,而且还会认同这种为顾客着想的做法。在药店工作还能学习一些课堂外的东西,比如过桥就是黄连因为黄连根茎的中断细瘦,形状如茎秆形如小桥,所以成为过桥。
三、如何做好销售服务工作。在药店接待顾客时,顾客购买所需药品是会由于同种药品产地多,所以,向顾客推荐药品时,我们首先要了解药品本身的情况,然后做简单的介绍,以提高顾客对销售人员的信任度。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各方面综合知识表现,当今社会就竞争越来我激烈,一个人的知识要全面广泛,但在本专业要精益求精,这样才能适应职场的激烈竞争。实习是步入社会前的预演,今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我们将肩负起药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工作对的起职业做事对的起国家和人民!
暑期实习总结 篇2在楚天都市报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结束了,短短的三十天里,让我从一个对新闻仅仅只是好奇和热爱的孩童逐渐成长了起来。。现在回忆起这短暂的一个月,好多光景依旧历历在目。
记得刚到报社的那段时间,暴雨袭击江城,报社的记者们都在满世界的做抗洪的专题,很少顾得上我们。而满怀着激情的我们,哪里能够安静的坐在报社看报纸,于是我和另外一个实习生就商量着自己出去找新闻,终于在省博物馆附近发现了线索--死鱼。当时我们兴奋极了,赶紧给老师打电话,老师给了我们很中肯的建议和一些采访的指导,于是我们便装模作样的在当地进行了调查。还记得那片鱼塘因为死鱼的尸体变得很脏很臭,泥泞的道路又很难走,一不小心就弄得满脚泥巴,但是初来乍到的我们仍然采访的很兴奋。现在回想起来,虽然那篇稿子没有发,但还是挺开心的,毕竟谁没有各种各样的第一次呢,虽然带点儿傻气,嘿嘿。
接着,我的实习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第一次独自去采访的内容是一个市民爆料,位于江岸区的堤角公园多年来没有设置公益自行车的稿子,记得当时的转车难啊,三番五次的折腾让我对武汉的交通怨声连连,至今让我没有弄明白徐家棚站到底有几个,真是纠结。也许好事多磨吧,除了转车出了差错外,其他的采访都显得一切顺利。回去后,我整理了资料,一气呵成的写好了稿子,最终获得了老师的好评,真是开心死了,毕竟这是我独立跑的第一篇稿子嘛,更让人兴奋的是--见报啦,哈哈哈哈。
然后,第一次和老师出去采访,第一次坐新闻采访车,第一次和领导打交道,第一次接到爆料电话,第一次感觉被人需要,太多的第一次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可能最最辛苦的日子就是跑社区和法治两条线的时候了。通过李庆老师的介绍,我有幸跟随着发稿大户余皓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法治这条线很规律,每天上午8点半要到达中院,换了旁听证后就准备进去听庭。在听庭过程中是不容许有任何记录的,于是我们几个总是把录音笔或者手机藏在包包里进行录音,嘿嘿,好像有点点猥琐。然后就是回报社听录音写稿子了。余皓老师的特点是标题起的特别新颖,让人一看就有想读下去的冲动,我想这里面有一份功劳不得不属于他平时幽默的.谈吐了。虽然已经在新闻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了,但余皓老师依然保持着活力和一颗年轻的心。同时,他对实习生特别的友好,什么都会跟我们聊,印象特别深刻就是他在我们的指导下,换了一个非主流的QQ头像,当时笑死我们了。
再往后,为了专注的做好一条线上的工作,我又主动请缨回到了社区线上,和李庆老师、小骆哥继续共同奋斗了。在李老师的带领下,除了常规的稿子,我们先后做了两篇大稿子,就是所谓的新闻策划。一是关于小区广告的,另外一篇就是市政建设致使公交车出现的种种问题,给人们带来的出行麻烦。重点说说第二篇吧,记得当时去跑这篇稿子的线索时是星期六,八月初的太阳火辣辣的直接照射到我们身上,让我瞬间觉得自己黑了许多。我们两个实习生再确定好线路后,开始坐公交车。从黄鹂路到竹叶山,再翻转回来,从省博物馆走到中南医院,坐车到光谷,就这么在公交车上辗转了一天。记得在709上,当时我困极了,就歪在座位旁边的杆子上睡着了。车不停的颠簸,让我的头在车窗上连撞了N下,下车后,才发现脑袋上肿了一个大包,囧。回到报社后,老师让我们独立写稿子,又是一气呵成,太帅了,哈哈。过了没多久,关于公交的稿子就发了,A2重点版整版的稿子,当时看到报纸把我跟另外一个实习生激动的呀,喜笑颜开。附上链接,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噢。这篇稿子的图片也是我拍的,嘿嘿。真没想到会发这么大,哈哈。
短短三十天,一转眼就过去了。最后一天和同伴们一起拍照片留念的时候,心里满是舍不得。除了友情,更加让我不舍的就是我们的好好师傅--李庆老师了。李老师是位年轻的记者,绝对 ……此处隐藏25131个字……后我们再继续赶路。每当我们向群众了解村组干部或者镇里面的领导是否正常行使他们职责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那么肯定,他们脸上充满笑容。这充分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为人本的思想,坚持走群众路线并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实事求是的实施了的。这不仅为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赢得了良好的评价和印象,也为党和政府在基层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了群众的支持,政府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会减少失误与麻烦,提高办事效率,从而事半功倍。
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了解了自己诸多的不足,学到了很多学校与课本上不曾有的知识。为我今后在社会上立足打下了应有的基础。刚出校的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像什么端茶倒水打扫卫生之类的事情,都不愿意做,觉得丢了面子,我认为这些并不是什么低贱的事情,这同样也是一种历练。因为劳动最光荣,做什么事都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我知道我们这代大学生是被社会上普遍否定的一代,认为我们都是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耐劳,我认为并不是我们不愿意吃苦,而是我们只愿意吃自己愿意吃的苦。真正从事工作后,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重新学习,要学习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所以总有一些人会说,现在的大学生出来后这也不会那也不会。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巨大的就业压力,不仅仅是因为各个大学扩招后,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更主要的则是很多大学生都严重缺乏工作实习经验,而大多数公司、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希望招有工作经验的人,希望招聘的人能立即进入工作状态,为单位或公司作出贡献、赢得利益,而不是需要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后才能上岗。所以我觉得此次实习对我的影响很是重大,它让我清晰了自己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努力奋斗的方向。
暑期实习总结 篇14XX年8月——9月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回忆。我们在珠江时报实习,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刚开始时有期待也有忐忑。我明白工作与学校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区别,我们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一方面,要将自己归零,还原空瓶状态;另一方面,要独立,不能再依赖别人,就像指导老 师所说:出来社会,你伤心难过了,如果别人不顾及你,那是正常的事,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别人顾及你了,你应该视为惊喜,并且满怀感激之情。我们就在这样一种心态下,走向工作岗位,开始为期6个星期的实习生活。
我被安排到南海新闻部。说是安排,其实是报社根据我们的兴趣爱好进行调配的,相比其它部门,如社区报和新媒体,我更希望学会写最常见的新闻体。带我的记者 老师是戴欢婷老师,第一天她跟我说,接下来有个综治大行动系列报道,她负责三电和教育专版,任务将会很重。当时我心想:任务重好啊,我们正式来报社学习的,而且实习时间只有6个星期,任务多可以学到多一点东西。在往后的日子里,正如老师所言,忙得不可开交。当别人休息时,我经常外出采访;当别人上网时,我在办公室写稿;而周末,难得休息,我也在加班,对我而言,每天已没有星期之分,这样充实的日子正式我所企盼的。我相信钻石是在压力下造成的。
在报社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外出采访、写稿件,有时听听采访时录下的录音,把录音整理成文字。除了综治行动的专题报道外,日常一般都是写消息,大约800——1000字左右,比专题要好写很多。
下面我将通过做人与业务两方面写我在珠江时报实习的体会和收获:
做人方面:
要有礼貌。礼貌是处理人际中最基本的要求,我在报社时称呼带我的记者为老师,其它认识的记者就叫xx姐、xx哥,不认识的直接用“您好”,说实话,我连搞卫生的阿姨都不遗漏。见面打个招呼,那才比较有可能有后续。
要懂得感恩。我很幸运,我跟的记者对我非常好,经常带我去改善伙食,空闲时间也去逛逛街,更重要的是教了我很多东西。我也一直怀着感恩之心,临走时,我给她送了一盆可以防辐射的花(目前还没发芽),花名叫勿忘我,希望老师能明白我的心意。
要察言观色。作为实习生,我们可能缺乏社会经验,但是我们多的是学习的机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学习别人是怎么做的,下次自己该如何做。比如在实习期,搭 乘电梯时,我会走在前面按键;在饭桌上,我会端茶倒水,(刚开始时经常在犹豫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还有也犹豫自己有没有资格倒水,(*^__^*) 嘻嘻……);中午老师要休息了,我会关灯,并把窗帘拉上;要是有人打喷嚏,我也会将空调调到一点温度......我认为做这些并不是奉承,而是表达真诚。
要做好准备。要写一篇好稿件,少不了材料。要拿到好材料,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好准备怎么写?这样写要用到什么材料?我的记者老师经常是在去采访之前就 已经构思好了。这样到达现场时就会有目的性,而不会哑口无言,还要注意大胆地询问,把材料问到位不仅是记者的职责,也是对读者负责。
要写得出色。作为新闻人,报道最重要的是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但也要为读者考虑一下,不能把干巴巴的稿件让读者看。我的老师就教我要学会“编”,但这个编 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合情合理地编。比如去采访市民,有些市民说话的水平有限,不能够一针见血,也有些是只说了表面的,深层次的煤油说出来,这样记者就要发挥编写的能力,帮助市民把他们没有说出来的话说出来,但是,如果是领导说的`话,那就不可以随意改动啦。所以,在写稿时除了要保持客观,还要生动一点,要 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要终生学习。我一直都以为找到工作后,就可以把学习放一边了,但记者老师却告诉我,在写稿之前要看看网上别人写这类稿时时如何写的,可以向别人借鉴一下。 老师经常写一篇稿件要浏览几十个稿件,写专题时更甚,浏览上百个。后期我在写稿时,也经常上网浏览别人写的,我发现同样的题材,却有非常多风格,而且有的写的真的非常不错。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无论是做哪个行业,都必须学习。保持终生学习,才能时时进步。
注意细节。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我想这句话可以用在各行各业。记者在写稿时也得注意细节。往往精彩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读出故事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我们 在采访时,不仅要听内容,还要留意环境、表情、眼神、动作等细节。比如慰问特困老人,记者就要留意老人住的环境是怎样的?慰问百岁老人,要留意老人的样貌和精神状态。老师曾经发了一篇她以前领导写的稿件给我借鉴,那篇稿件实在有太多细节描写了,虽然是一篇政治稿,但我看着却像在看故事。很不错。
要主动。学东西是为自己而学,不是学给别人的。主动一点才能学到更多东西,比如到报社后,如果没事干,可以问问记者今天有什么安排,又比如一天的工作做完了,但还没到下班时间,也应主动问记者还有什么可以帮忙的。主动一点,就意味着向前一步。
善于总结。总结时最后的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学习之后不总结往往会前功尽弃。自己写的稿对比老师写的,总结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质的飞跃。有时我觉得写稿的过程还不如总结的过程重要。
实习的6个星期,我一共发了30篇稿件。到后期,经常能听到记者的表扬,她说我写的稿件有些不用改动就可以发表了。实习最后一天,同一个办公室的另一个记者也说我事业心强,而且工作认真、细心。他们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但我深知自己在写稿上还有很多不足。往后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