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记叙文15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应用极其广泛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这类型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记叙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记叙文1在一年的暑假,我回到老家看望奶奶。在奶奶的屋后有一条小河,这里经常会听见流水冲击岩石“哗哗”的声音,河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螃蟹,村里的小伙伴见我回来,便邀我去捉螃蟹。我经过大人的同意,换了套衣服便去捉螃蟹了。我来到河边刚要去捉,但一想,河里会不会有水蛇,算了,管它呢!我便去捉了。刚开始我一直都捉不住,好不容易捉到了一个,当我正得意洋洋的时候,忽然摸到了一个弯弯曲曲,甚至带点刺的一个东西,我叫到:“有......有水蛇!”小伙伴说:“不是水蛇,是水草,螃蟹都在岩石下面,你搬开石头就能捉到了。”我听后真的捉到了好多只。
还有一次,我看到奶奶门前的桑树上结满了桑葚。我常常爬到桑葚树上摘桑葚吃。有的树矮,站在地上一伸手就能够到;有的树高,得爬上去才能摘到。一颗颗紫红紫红的桑葚,用手轻轻一摘,甜滋滋的桑葚就到手了。有一次,我给妹妹摘桑葚,不小心摔伤了,妹妹心疼的给我包扎伤口,我的伤口虽然很疼,但是我心里却美滋滋的,因为我给妹妹摘了桑葚。
我家乡的趣事数不胜数,我的家乡虽然很小,却有很多快乐的事值得回忆,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记叙文2春天来到了。黑鱼泡的薄冰开始融化,那冰上的小小滴越积越大。晶莹透亮,终于,一下冰块掉进水里,沉入水流之中,水哗哗的;唱着歌向前奔去。一群野鸭子在水上面拍打着浪花时而追逐嬉戏,时而张开翅膀浮上水面飞跑,为了表达心中的快乐,还不时叫几声!古代诗人说:“春江暖鸭先知,”真是一点不虚。
春风来了。唤醒了万物。许多种子悄悄的露出头来,比如说:玉米种、黄瓜种……。探望妩媚的世界,花儿开了,有牵牛花、茉莉花、黄菊花等好看的花儿,漂亮极了!草儿绿了田野里一片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温暖的春风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树枝变的柔软了。挺立在路旁不引人注目的钻天扬,灰白的身躯泛出了淡绿色,梢头吐出密密麻麻的芽苞,在湿润的微风中轻轻摆动。妩媚多姿的垂柳,飘起长发,婆娑起舞,轻轻地人们肩头上拂过。交错的枝条上面,张出了嫩绿的芽苞,随着吹拂的微风摇晃着头。
房檐下,一群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是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人们的装束变得多彩了,把冬天穿的厚棉服脱掉了,换成单衣服,有穿皮夹克,有穿毛外套,还有的啊姨穿上了毛裙,衣服的样式也多了起来。衣服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红色、绿色、蓝色、粉色、紫色、黄色、菊黄色等颜色,仿佛春天的脚步同时来到,争奇斗艳。
我在春天里,种下了一棵小树苗,我对小树苗说;“小树苗快快长大成为一棵大树,给人们遮凉,美化环境,吸收二养化碳。妈妈知道我种树苗了,就骗我说:“小树苗长成大树的时候,咱们一家三口在树下吃野餐,好吗?我天真的说:“当然好了。”
家乡记叙文32008年的奥运会期间,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我也想邀请他们来我的家乡芜湖,因为这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芜湖的特产可多了!芜湖毗邻长江,作为特产,江鲜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其次便是农作物,所以,我们芜湖是当之无愧的“鱼米之乡”。除此之外,我们也是小吃之都,最好吃的就算小笼汤包了。“先开窗,后喝汤”的口头禅就是针对小笼汤包说的。虾籽面也是芜湖很著名的小吃,同时也是我们芜湖的百年老店“耿福兴”的镇店之菜。
说完吃的,咱们再来说说看的。芜湖素有“小上海”之称,依着闻名全国的天门山,傍着缓缓流淌的长江,真是美不胜收!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就是美丽的鸠兹广场。广场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巨型雕塑,名叫“鸠顶泽瑞”。从控制鸟瞰,整座雕塑像一座笔直的宝塔直耸云霄。雕塑周围环绕着一根根粗壮的雕满中华故事的铜柱,让人们对勤劳的芜湖人民赞叹不已。
亲爱的朋友,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
家乡记叙文4我的家乡在云南,这里是大自然的宝库,植物的王国,这里还有迷人的风光。
西双版纳,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它是云南著名的游览风景区之一。它以它那得天独厚的亚热带气候及民俗风情吸引着各地的游客,带给游客一个难以磨灭的印象。
走进丛林,看到的是一片绿色,简直是绿色的海洋,上面是深绿色,下面也是深绿色。只有中间是黑色的树干,树干长期见不到充足的阳光,所以成了黑色。这里的空气十分湿润,清新,还带有一股泥土的芳香。晨雾中,从茂盛的绿叶缝里射进千万缕七色的光线,这些光线便是阳光,它们把丛林装点得更加诱人。晨雾升起来了,丛林笼罩着一层白色的轻纱。时间在慢慢移动,雾也在慢慢变化,雾越来越多,越来越浓,越来越密,整个丛林都披上了一件银白色的轻纱制成的早装。绿色越来越淡,空气越来越湿润。射进的阳光一条条地穿过轻纱,好像把轻纱用千万根七色彩线装饰起来,叶上的颗颗露水如同晶莹透亮的珍珠,闪射出奇异的光芒。雾气慢慢散了,那淡绿色又成了深绿色。
西双版纳是傣家人的家园。他们的服饰艳丽多彩,更把西双版纳打扮得五彩缤纷。傣家人民十分好客,看到外地的游客,便热情地把游客请上竹楼,倒上一杯香喷喷的糯米茶,端出富有傣家特色的手抓饭,来款待客人。傣家的竹楼十分奇特,用四根很粗壮的柱子撑着。从外面看,房屋构造十分简单,两片人字形又大又宽的房顶盖在一小点的房屋上,看着会觉得这房屋又小,又不牢固。下面是一块很大的空地,用来饲养家禽。可顺着楼梯上了竹楼,这里的一切和想象中的完全不同。它内部很宽敞,又牢固。地板全用竹席铺着,很凉爽、很干净。
屋子里面分两间,一间是宽敞的卧室,卧室里能放五六张床。用的也讲究,有各色的尼龙帐和毛巾被。外面一间就是客厅,一般傣家客厅里的一切摆设都很讲究,有收录机、电视机、缝纫机等,可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比别的地方差。屋子中间,一年四季都点着一塘火,火塘上面的架子用三根木料搭着,架得很结实,能在上面架锅煮饭、炒菜和烧开水。虽然屋里有火塘,却不热,又没有烟,烟都从那奇特的屋顶出去了,所以屋里的空气总是那么清爽,还带着一股淡淡的竹香味。屋子外面是一个用席铺的小平台,这小平台相当于我们汉族人住的屋子的阳台。在小平台上,人们坐着喝糯米茶,吃手抓饭,乘凉、谈天。
西双版纳,在祖国的版图上,如一块绿色的宝石,熠熠发光,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勤劳、勇敢。
家乡记叙文5暑假我们去了贵州老家德江县。这里是一个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县城。
小山环绕着县城,其中一处山景特别醒目,还有一条清澈见底小溪缓缓流过。小溪的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庄稼。奶奶家就在这座山脚下,周围的风景更是迷人。
奶奶家门前有很多向日葵,它们在向太阳争奇斗艳;还有很多叫 ……此处隐藏2517个字……。小村庄如同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下午,村里的人们在树阴下乘凉。有的织毛衣、有的下象棋、有的缝鞋垫,大家有说有笑。小孩子们有的依偎在大人的身边听着大人们说笑;有的三五成群到水渠旁边玩耍戏嬉,水渠里的水哗哗的流着,叮叮咚咚唱着欢快的歌,小孩子们把摘来的小草、鲜花与用纸折的纸船放在水渠里。纸船与鲜花飘在水渠里如同一副美丽的风景画。
院子里,村民们房子的窗户上萦绕着五颜六色的喇叭花,把房子装扮的更加美丽。篱笆里的花更多,有鸡冠花、牵牛花、海纳、钱串花、萝卜花、大红花……
家乡记叙文12回首十几年来的学习历程,我们的祖国一直在磕磕碰碰中不断地成长壮大。我们的学校也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以前,学校只是几座平房,操场也是土制成的,而且面积也非常小。现在,学校都是楼房,操场面积也大了,还是彩色砖铺成的呐!学校还配置了专门的篮球、乒乓球场地。为了我们能够德、智、体全面发展,配备了好多体育器材,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教室里,课桌椅全是新的,还增添了图书角、板报栏等,来提高我们的课外知识。同学们也穿上了漂亮而又干净的校服,学校的变化可真大呀!
以前,我的家乡全市弯弯曲曲的土路,下起雨来,别提有多难走了。不过现在随着时代的'步伐,从前泥泞的小路竟然变成了今天的柏油马路,更有高速公路穿过这里,交通四通八达。飞机场也为人们的雏形解决了一大难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在追求物质文化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得到了满足。
我们以前住的都是平房,下雨时还会漏雨。现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人们也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家家都装上了电脑,每天吃的大鱼大肉,喝的果汁饮料,所以我们每天不愁吃不愁喝……
在旅游费那个面,家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沙坡头以前是一个大沙坡,后来被人们发现了,便把它开发成了旅游景区。节假日游人不断,甚至好多外国人都慕名到这里游览。同时,工业方面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造纸厂成了这儿的龙头企业,工人变成了一片绿洲。
我们的祖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神舟七号成功发射,三名宇航员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完成了祖国的飞天梦想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的祖国!
家乡记叙文13一般中秋节的风俗也就不外乎吃团圆饭,赏月,吃月饼……可是我家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节风俗”——大家团聚在一起看照片,讲故事--回忆往事。
每年中秋节,晚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全都来到了我们家吃团圆饭,他们都带上了自己做的拿手好菜--外公外婆带了糖醋小排,爷爷奶奶带了八宝鸭,爸爸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个油浸扇壳鱼。在餐桌上,家人们都互相敬酒,祝福。大家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气氛温馨极了。
吃完饭,在短暂的赏月结束后,家人们便都坐到了电视机前,开始看起了暑假在日本游玩的照片,客厅里也时不时想起家人们温馨的谈话声。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爸爸拍的照片。
突然,妹妹提出了一个建议:“姐姐,我们一起来评出今年暑假日本游的最佳照片吧!”我还没来得及回答,这个提议便受到了长辈们的一致同意,于是,我便选出了几张我认为拍得不错的照片,递给妹妹,她很挑剔的看着那些照片,一会说:“这张背景人太多了。”一会儿又说:“这张天不蓝,全是乌云,不好看。”毅然一副小评委的神情,最后,她终于做出了选择——她挑选了一张,她自己在日本白川乡的小屋子前拍的照片,虽然不得不承认那张照片,拍得确实不错,但她还是被我们“光荣”的称作为“小自恋”。没想到,她听了她的“昵称”后只是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说:“你们只是不承认我长得好看而已。”我们听了,都哈哈大笑。
家庭聚会接近尾声,妹妹制作了一个。“最佳照片”的奖状贴在那张照片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陆陆续续的回家了。
这就是我家的中秋节风俗,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中秋节。
家乡记叙文14转眼间,六月了,家乡的杨梅红了,枝叶绿了,家乡的杨梅“粉墨登场”。
杨梅,又称树梅,她从不挑肥拣瘦,而是随遇而安,只要有足够的土壤与阳光,她就能生存、成长、开花、结果。
料峭的春寒还没结束,杨梅就已在悄悄成长,她们躲在绿油油的枝叶间,钻来探去。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绿叶上挂着的一颗普通种子!她们默默地探着身子,噙着露珠,吮吸着阳光,一个个稚嫩的小生命,簇拥在一起,生机勃勃,蓄势待发。春雨绵绵,缓缓间,她们抽出了青绿中微微含着粉的果实;春风徐徐,倏然间,她们炸开了粉扑扑的小刺,娇小玲珑,在枝叶的绿茵下沐浴阳光,摇曳在一任任春风中。杨梅就宛若略施粉黛的少女,款款而舞。
初夏来临,阳光来得更猛了,杨梅红得娇艳欲滴,颗颗果瓤饱满充盈,轻轻一捏,就能挤出红汁儿来。这时,她
们不再簇拥一起,而是争先恐后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雨露,好让自己开得更加红艳饱
满!雨过天晴,猛烈的阳光喷洒在她们的脸上,她们便惬意地晒着日光浴。此时,绿色的大树点缀着颗颗硕大的杨梅,犹如窈窕娇艳的贵妇,裙袂生姿,让人求之不得,垂涎欲滴。可有些熟透的杨梅,却急着想挣脱大树的桎梏,自由地雀跃一番。只要轻轻一抖枝叶,便忽的洒落一地。杨梅的诱惑,总是引得无数人竞折腰,人们顶着烈日,摘杨梅,吃杨梅,乐在其中。摘来的一篮篮杨梅,或馈赠亲友,或蒸着吃,晒着吃,做罐头吃,冰冻着吃,各种吃法给人们带来了夏日里的酸甜凉爽,忘却了夏日的炎热。
杨梅的结果期是短暂的,她们用尽芳华,绽放出红得发紫的果实,来满足人们“挑剔”的味蕾。在我们赞叹之余,杨梅却悄然落幕,她们毫不吝啬地抖落一身的果实与枝叶,甘愿化作有营养的肥料,默默滋润孕育下一场杨梅,周而复始!
温州的杨梅,人们心中的红宝石,酸甜中带着浓郁的乡情,我含在嘴里,把这味道深深地藏在我记忆深处,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家乡记叙文15去年,我和妈妈在放暑假时去了姥姥家。我十分兴奋!为什么呀?因为姥姥家不仅空气好,而且有很多小动物,一片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到了姥姥村边,眼前的景象使我大吃一惊,原本那一条条清澈的小溪竟然混浊不堪,几条死鱼白肚皮朝天躺在小河里。这是我家乡美丽的小河吗?那可爱的小河到哪里去了?接下来看到的更让我吃惊,那一片片土地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长。
这时,姥姥来了,我连忙问这是怎么回事?姥姥叹了一口气,说:“唉,别提了,几年前村里来了个造纸厂商,说什么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要开一个造纸厂。乡亲们信以为真,结果那个造纸厂把污水排到了小河里!乡亲们不知道河水被污染,就用河里的水浇了田地。结果大地寸草不生,村民都快生活不下去了,乡亲们去找政府,可是,检查的一来,他们就不排污水了,检查的一走,他们就又开始排水了!唉,搞的村民们人心涣散,背井离乡!”
听了姥姥的话,我十分震怒。难道政府也管不了他们了吗?照这样下去村民们何时才能有丰收的喜悦?
从姥姥家回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这就是我们的未来吗?这就是留给子孙的土地吗?
所以我希望大家爱护地球上的每一种资源,给予后代生存的希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