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美术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美术教案1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生活中有许多需要展示和介绍的东西新颖的泥名片(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如动物园里的动物、植物园里的植物、商店中的各种商品,至于对人们自己的介绍,就要靠名片(新颖的泥名片)了。动物、植物、商品标牌、说明卡都需要(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用美术技法进行装饰和设计,名片也不例外,泥名片是儿童们介绍自我的一种尝试。
应会: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日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新颖的泥名片。
2.隐性内容与目标: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能力和审美能力。新颖的泥名片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名片。
难点:制作得新颖、生动观,富于个性。
学习材料:本课可使用瓦楞纸板做衬底,另用胶泥、彩泥、纸黏士等材料均可。备一把剪子,用来剪制底板。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分组讨论:
(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案)教师布置学生研究一组资料:从动物园、植物园拍摄介绍动、植物的文字图形照片、生活中多种商品的包装、标牌、名片等。这些资料有什么用途?如果没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选出一件最喜欢的,说说为什么喜欢?
(2)进一步研究资料的内容由哪几方面组成。
(3)分组畅谈个人的爱好,长大后理想的职业、职务。
(4)研究图案的选择与设计。
(5)学生设计、制作,教师辅导(新颖的泥名片)。
(6)展示、讲评、小结。
小学美术教案2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茶文化的历史,知道茶的相关知识。
2、尝试用粘土或彩泥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茶壶和茶杯。
3、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并能大胆、巧妙地对茶壶和茶杯进行设计与表现。
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前准备
师:课件、茶壶、茶杯等
生:彩泥等。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具体过程
1、导课
展示各种食品,导出茶叶。板书——茶
2、感受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种植茶叶的国家。板书——种茶。早在唐朝时期,陆羽就写了一本世界上最早的论茶专著——《茶经》。
⑴课件展示:了解中国制茶的历史。
茶叶经过采摘、筛选,烘炒,得以保存。有朋来时,泡一杯香茗,聊一聊天,是一件多么赏心悦目的是啊。
⑵问:你都知道哪些茶叶。
了解茶的一般分类。欣赏《斗茶图》
⑶同学们喝过茶吗?茶的味道如何?你知道喝茶的好处吗?了解唐朝诗人陆仝的一首《茶歌》,感受古人对茶的赞美。欣赏《宫乐图》局部,欣赏《弈棋图》。讲一讲毛主席和齐白石的故事,欣赏《梅花茶具图》。
小结:是啊,人们爱茶,喜欢品茶,我们温岭的大街小巷也有无数的茶楼茶馆,(出示图片),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呢?你知道茶是怎么泡出来的呢?欣赏一段茶艺表演的视频。板书——泡茶。
3、揭题
假如让你喝上这么一杯茶,你会有什么感觉?板书——品茶。请同学们喝一喝茶,导出课题——茶香四溢。
4、欣赏
品茶离不开茶壶和茶杯。
欣赏各种茶壶和茶杯、欣赏茶壶和茶杯的泥塑作品。了解壶的各种造型以及什么是壶铭。
5、作业
分组泥塑茶壶和茶杯或画一画饮茶的画面。
6、讲评
7、拓展
欣赏其他茶具、欣赏茶的包装等。
小学美术教案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观察、讨论,感受美术的节奏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感受、体验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根据美术的节奏进行想象并画出各种图型。
教学难点:
有关美术的节奏意境的想象和创造。
教学准备:
美术的节奏图片,课件、实物展台等。
学具准备:
彩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展示动画和图片,在宁静幽雅的音乐中将学生的思维、想象。
2、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样的景色?(……)
3、渗透美术的节奏知识:
二、欣赏课本的图片:
1、欣赏:
2、拓展:
三、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
欣赏老师课前准备的作品,(利用实物展台或课件,逐图播放,欣赏不同美术的节奏的图片,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了解它们的表现形式,从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作业收集素材,寻找灵感。)
四、小组讨论:
在小组中,谈谈准备怎么画,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和主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表现手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五、学生独立作业,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互相点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2、画面是否有创意。
3、构图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协调。
七、合作学习
八、课后拓展
小学美术教案4一、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艺术,分辨阴刻和阳刻,学习这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仿制作品中。
隐性目标
感受民间剪纸的质朴、单纯,体会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态度,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剪纸阳刻、阴刻、混合刻的方法,剪纸图案的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阴刻的技法和三种方法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彩色纸、剪子、胶水、卡纸……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流程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调整
课前作业: 请你收集一些剪纸。 ……此处隐藏10957个字……——体验发现——创造表现——游戏活动——自我评价,从记忆感受的表现活动中,激发兴趣,反映生活情境。
本课教学以童年为主题的美术学习活动进行,通过玩泥巴,做餐具,捏食品等,引发学生的共鸣。在体验和活动中完成本课的学习。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在玩中寻找、发现、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在玩泥巴的活动中对制作的方法、步骤和装饰手法作适当的操作演示,使学生能通过合适的方法来创造表现。
作业评价:让儿童对制作好的作品谈自己的感受和游戏活动中获得的发现以及乐趣。
作业要求:动手制作几件自己熟悉的餐具和尝过的点心,大家一起做游戏。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准备陶泥,也可用彩泥提供给学生进行制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陶泥制作的作业烧制成型。所以在教学中可准备适当典型的有启示性的陶制品提供给学生作直观欣赏。
作业形式可采用自主表现或合作方式进行。
小学美术教案14教学目标 :
1、通过自己的想象和不断的尝试,感受设计的乐趣;
2、掌握手形添画的方法,注意手形和内容添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学习手形添画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根据不同的手形进行添画,并注意手形与添画的内容联系。
教学过程 :
一、设悬激趣,情境导入 :
1、(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了5位小客人(出示一只手)你们认识它们吗?(对了,这叫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那么,你会用自己的小手做哪些事呢?
(3)、下面请大家把眼睛闭起来可千万不能偷看。猜:老师现在用手在干什么?(这时,教师在幻灯上很快完成手形画——鸡)
2、(1) 好,现在大家把手拿开,看这是什么?哦,原来老师用很快的速度画了一幅非常有趣的画,你们喜欢吗?
(2)、再看:这幅画有点象什么?
对了,这位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就是用手描出外形以后再添画成鸡,这样画出来的画叫手形画。
3、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画几幅有趣的手形画?
4、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本领:(板书:手形画)
二、指导点拨,由扶到放
1、(1)请大家看:这幅画的手形,你能试着摆一摆吗?
①摆一摆(先用手摆出一个造型)
②描一描(用水彩笔把手形描完整)
③想一想(要变成鸡还要添上哪些东西?)
④添一添(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添完整)
(2)添好了吗?请小朋友回忆一下,刚才你是怎样将这幅画画完成的?
(3)老师把这四个步骤编成了一首顺口溜(出示)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念:“先把小手摆一摆,然后用笔描一描,再动脑筋想一想,描好之后添 一添,小小手形变成画。”
2、(1)除了能添成鸡以外,大家想:还能添成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2)那么老师把手反过来摆呢?倒过来摆呢?戴上手套再摆呢?左手摆?右手摆呢?(引导拓宽思路)
(3)谁能摆出与老师不同的手形
(4)学生自行添加尝试(师做简单评析)
3、欣赏范作,了解构图知识
三、激发创作,任务下达:
①动动脑筋,人人完成一组更有趣的手形画。举行“小聪聪”手形画比赛,看看谁的设计最富有想象力。(四人一组,共同完成,每人设计不同的手形画。)
②将自己的手形画作品贴到黑板上,举行手形画展览。
③看一看,比一比。把小红星贴到你认为最好的手形画设计作品上。评选出手形画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
四、展评添趣,总结延伸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什么本领?下面看:这些叔叔、阿姨又用手在干什么?(录像)
2、那你的小手将来想干什么?
3、用自己的小手学更多的本领,做到人人都有一双万能的手。
板书设计 :
1、摆一摆
2、描一描
手形画
3、想一想
4、添一添
小学美术教案15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a) 能够说说曲、直线及物品带给自己的感受。
b)能够用绘画、剪贴、综合等方法表现曲线、直线的画面。
2、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通过收集不同的直、曲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细节与自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引导通过反复欣赏、观察使认识直、曲线在画面中的作用
2、利用身边的材料的曲、直特性巧妙创作一幅图。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曲”或“直”的物品和胶水、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挂图:直线形的蜘蛛网,曲线形的蜘蛛网。学生观察说出两张蜘蛛网的区别,及两者的不同所带给人的不同感觉。
师:“这节课我们谈论‘曲’与‘直’。”(教师板书“曲曲直直”。)
2、师:“在课前老师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线条家族中的曲曲直直”。
(1)、播放课件《线的认识与表现》,了解直线与曲线的类型及它们给人们的感觉。
(2)、绘画中的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线有许多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线的美感具有无穷的魅力。线的种类大体有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有:垂直线、平行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给人的感觉不一样。
(3)、欣赏范图:这是幅山涧流泉的照片,流水形成的优美曲线会给我们柔和、流动、轻快的感觉;而另一幅岩石图,挺拔的直线会给我们明快、简洁、力量的感觉。垂直线给人庄严、挺拔、高洁、希望和正直的感觉;霍克纳作品《更大的水花》使用许多水平线,水平线有平和、安定、静止的感觉。螺旋线则有变化、运动、紧张和不安的感觉。规则的曲线、使人感到明朗、整齐圆滑有序;自由曲线则显得活泼、优美、生动、柔和。
3、师:你们也带来不少曲与直的物品,互相观察、细心触摸、再跟同组的同学介绍,一起感受一下,特别要讨论一下这样的直或曲的物品带给你什么感觉。 学生小组讨论,师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讨论习惯。
学生分组介绍,讨论。
4、直与曲物品展示。
5、图片欣赏,分析:作品中的曲线、直线或材料用得好吗?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师:用你们手中的材料,想一想可以组成什么样的作品?
四、小结:作品展示,评出有创意的作品。
五、环境收拾整理
教学后记:
曲直是周围世界常见的两种状态,学生们都能说出大量身边曲直的例子,让学生假设世界上仅存在曲或直一种状态,成为本节课的高潮,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学生会自主发现曲直各有各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