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学习目的】
1.清晰严谨的脉络结构。
2.生动传神的语言。
3.过年习俗中的民俗风情。
【基础知识精讲】
词语积累
赏心悦目 此起彼伏 五颜六色 返老还童 鬼鬼崇崇 簸箕 疙瘩 腊月 烙饼 豆馅 涿州 阖家 灶堂 穿梭
背景资料
关于二十四节气
春(立春)雨(雨水)惊(惊蛰)春(春分)清(清明)谷(谷雨)天,
夏(立夏)满(小满)芒(芒种)夏(夏至)暑(小暑、大暑)相连,
秋(立秋)处(处暑)露(白露)秋(秋分)寒(寒露)霜降(霜降),
冬(立冬)雪(小雪)雪(大雪)冬(冬至)小大寒(小寒、大寒)。
课文开头的诗句工整严谨,每句一季,每季六节,每句一、四两个字相同,字面上都是季名(实际上表示节名),使二十四节的季节划分十分明确。
课文点拨
课文以在本命年回忆过去的方式,再现了中国人过大年的传统,很具有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读后让人感到,中国人正是在那种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之中,体会过年的热闹喜气,送走一个又一个新年的。
文章总共叙写了十件事,突出了人们过大年时忙碌的景象,这十件事依次是:
第一,炒年货。“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炒货类多量大;“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奶奶的炒年货歌伴着玉米粒儿在铁锅里毕剥毕剥响,表明在传统的习俗中寄寓着父老乡亲的许多理想。
第二,吃腊八粥。腊八粥由“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说明营养丰富,同时达到了色、香、味俱全的境界。
第三,买糖果。卖糖葫芦的、卖枣儿的小贩,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引得小孩直流口水。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好像到了农村集市,热闹非凡,也衬托出了几分年味。
第四,挑绒花。大姑娘小媳妇,“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那是害羞;老太太买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特色鲜明。可见作家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细腻生动。
第五,宰牲禽。不说“村里到处”,而说“村南村北,村东村西”,这是作者在有意渲染宰杀牲禽的气氛,渲染浓浓的年味。
第六,备食物。“家家都忙着”“穷门小户也要……”可见无一例外,大家都在“忙年”。
第七,送灶王爷。
第八,换门神。写旧习俗用了“换岗”一词,这是幽默的体现。和上文写送灶王爷一样,对于换门神的描写也表现了乡亲们的虔诚,寄托着他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美好愿望。
第九,除夕守岁。
第十,拜新年。“恭喜,恭喜!”“同喜,同喜!”再简单不过的话语,凝聚着人们内心的喜悦和祝福。
十件事情,量多面广,但由于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多而不乱。而且交代时间也很巧妙,注意变化。如在写完第一件事后,用“……又该吃腊八粥了”一句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件事;写到除夕,则用“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交代时间。
此外,许多地方的记叙表现出了童趣。如第一件事中,写到“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第二件事中说到“……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都写出了儿童的纯真。
综上所述,作者回忆了京郊运河家乡几十年前的过年习俗,表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
记叙生动传神,语言表现力强,幽默风趣,富有情趣,也是本文的特色。
【例题精讲】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5题。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烙饼( )簸箕( )( )腊月( )晾脆( )
2.体会下列句子的意思或所表达的.感情。
(1)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
(2)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
(3)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
3.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语段所记叙的两件事。
4.请说说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5.请自选角度,谈谈你读了这个语段后的感受。
【解析】
2.“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句子的意思或所表达的感情必须和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理解,才能把握准确。
3.考查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情况和概括能力。
4.这依然是间接考查修辞手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5.这是最近两年来,新兴的开放性试题。回答时要明白到底有哪些角度可供选择。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语段的内容、情感、写作方法、语言特点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就其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看具体要求)进行说明,说明时一定要注意结合语段材料,切忌泛泛而谈。
【答案】
1.lào bji là liànɡ(注意中间的“i”不能丢)
2.(1)突出炒货种类多、数量大。
(2)说明在传统的节日习俗中,寄托着父老乡亲的纯朴愿望。
(3)说明腊八粥特别好吃诱人,写出了儿童的几分天真淳朴。
3.①炒年货;②吃腊八粥。
4.这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人们过年时炒的年货种类多、数量大。(不说出修辞种类也可)
5.通过读这个语段,我们能感受到过年的喜气。文中写到“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等,都突出了过大年时,人们的忙碌,忙碌之中就把过年的热闹、 ……此处隐藏12221个字……在地上居住的宫殿称紫薇宫,“紫”代指皇帝。而皇帝居住的地方严禁百姓靠近,因此皇宫便称为紫禁城。;
(4)这段还介绍了故宫哪些方面?
明确:地位、历史
2、齐读第二段,思考:
(1)我们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故宫,那么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看谁能又快有准地在文中找出来。
明确: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这些特点之前的那些文字介绍的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故宫的整体布局、外观概貌,体现出规模宏大壮丽的特点。列数字。
过渡句:这两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
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给游览者留下了一个总体印象。后文主要围绕这三个建筑总特点展开,前面提到了建筑规模宏大,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其它特点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下面,我们跟随黄传惕先生的脚步,正式踏上故宫之旅。
3、请2位同学分别朗读3、4段,同时PPT展示故宫全景示意图。
说说以下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体现了故宫三大特点的哪些方面?
“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打比方 建筑精美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列数字 宏大壮丽
“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 建筑精美
“一千多个圆雕鳌头” ——列数字 宏大壮丽
五、总结:这两段主要讲午门内外的建筑和三大殿的概况,到此为止,我们初步领略了故宫宏大的规模,下节课,我们将深入故宫,感受故宫的金碧辉煌。
板书设计
14、故宫博物院
一、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按照空间顺序来说明,抓住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二、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第二部分(第3—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并记述从景山回望故宫全貌之所见。
三、说明方法:第3、4段段运用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金水河的外观与三大殿的高度,以及圆雕鳌头的数量。
六、布置作业:如下
语文教案 篇8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
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当众发言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播放CAI课件:(大风车节目,七巧板节目,小红帽(广播)等学生喜欢的节目片断。
二、指导发言
1、你喜欢哪些少儿节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分组交流
(1)小级内说说你最喜欢的.少儿节目的内容,你看过后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列一列简单的发言提纲,准备在全班交流。
三、拓展思维
1、假如节目编辑组的叔叔阿姨征询你对节目的意见,你会怎么说?
2、把你们的想法守、写信告诉叔叔阿姨们
四、小结
同学们平时可以多收看一些少儿节目,并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对提高语文水平很有帮助。
第三、四课时
教学目的
练习写作文
教学步骤
一、激趣引入
1、给学生看饮料管和筷子。谈话:夏天吃饭,一会用饮料管喝,一会用筷子吃,很麻烦,想想有什么办法合二为一吗?
2 学生想办法。引导得出可以把筷子中间掏空或把饮料管变硬。
3、同学们真聪明,一会儿就有一项小发明。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二、明确要求
1、读作文要求。引导总结得出
(1)大胆想象,你想发明什么?
(2)写清发明东西的样子、用途。
(3)把句子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三、议定材料
1、想想你想发明什么?他是什么样的,有何用途?
2、小组内互相讲讲,征求其他同学意见。
3、指名发言。教师作指导性评价。
四、学生列写作提纲,打作文草稿。
五、同学之间,相互评改作文。
六、念自己的作文给大家听,师生评议修改。
七、誊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