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①朗读课文,品尝本文生动形象、活泼美丽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全方位地感知身边的生活世界,养成敏于感知、勤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教学重点:
①品尝本文生动形象,活泼美丽的语言。
②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备:
①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多媒体、朗读资料、音乐和图片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眼睛,给了我们颜色,让我们能够领会大千世界的五彩纷呈、绚丽多姿;耳朵,给了我们声音,让我们能够倾听大千世界的奇异交响和神奇诉说。可是,你擅长用你的耳朵吗?你专心听了吗?今日,我们一起学习桂文亚的《你肯定会听见的》,倾听她专心感受世界的.心得!(板书课题,对课题略作分析,吸引学生带着疑问开头读文章)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让学生在悠扬悦耳的乐声中感受课文的美。?请几名学生谈初读文章的感受。
2、学生伴着教师给的背景音乐,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宠爱的语句。
三、美点寻找,赏析课文的美
3、师生一起沟通宠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明宠爱的理由。
师打出:请以“我喜爱‘ ’,由于它。”句式来品尝文章的美。
4、师小结
正犹如学们所言,文章的语言特殊美,就像一首诗……想象丰富、微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把“声音”写得富有诗情画意。比方课文第3自然段描写小雪花飘落的声音,这朵小雪花,它偏偏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冬夜,而且是轻轻地,轻轻地飘下,没有飘落在大树上,也没有飘落在小河上,而是选择了一盏孤灯,还只飘向孤灯的“脸蛋”,它为什么要选择孤灯呢,她想要干什么?哦,原来她也感到了冬夜的严寒,想要查找暖和。最终,她满意而暖和地溶化了……多么富有诗意的意境啊,多么英勇而又执著的小雪花啊!)
另文章的内容很别致,聚焦无所不在的声音世界,引领我们去感受声音的奇异无穷,读文章,仿佛沐浴在才智的光芒中……
文章的构造也特殊,开头和结尾很有特色,开头列举6种声音,结尾又巧设5种嬉戏,新奇独特……
文章的标题很有特点,设置悬念,迷人猜测……
四、深入探究
重点探究:
1、课文为什么写声音从“无声”写起?
提示:
①什么是声音?课文中有没有精确的解释?
②“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是不是有声音?
③从“无声”写起有何意图?
2、假如让你对课文题目进展补充完成“假如(怎么做?),你肯定会听见的。”句式,你认为横线上填什么比拟适宜?为什么?
学生争论,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师归纳:
1、由于“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所以“蒲公英梳头”、“蚂蚁小跑步”、“雪花飘落”都是有声音的,只不过这声音太过细小,我们的耳朵难以感觉到罢了。从这样细小的声音——寻常所谓“无声”入笔,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声响也就无不在可听见之列了。并且这些声音只有专心去听,去想象才会听到,强调要用“心”。
2、重在让学生领悟课文主旨。擅长用耳朵,专心去倾听,才能享受世界的丰富奇异。(估量学生会答出:你专心听,你有一颗喜爱生活的心,你学会了选择和思索,你懂得如何“过滤”……,最终确定大家说得都强调了一点:心的参加)
五、拓展延长,写作实践
给课文1—3自然段配上画,引导学生学着专心感受世界,绽开联想想象,仿写一段话。教师给出提示:
你听过花儿开放的声音吗?……
你听过蜻蜓点水的声音吗?……
你听过灰尘落地的声音吗?……
你听过竹笋破土而出的声音吗?……
……
假如有时间小组内部进展沟通再派代表在全班沟通。
六、好,让我们来给这节课做一个小结,一人一句话。接龙?ok?比一比谁的总结最贴切。
其实,生活中不是缺少音乐,而是缺少捕获音乐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感受爱的心灵。同学们,让我们把耳朵叫醒,把眼睛叫醒,把心灵叫醒!怀着一颗喜爱生活的心,去听,去看,去想,我们会发觉生活原来这样绚丽多姿,布满乐趣!
七、作业:
1、连续完成想象作业,整理后写在随笔本上。
2、建议玩一玩课文末尾供应的嬉戏,学着专心感受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活泼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课文,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3、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初步学会如何把声音写得生动
难点:学会运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单是我们所能听到的声音,就已经是千种万种。上课之前,曹老师想先考考大家,让大家来猜猜那是什么声音,看看大家是否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大屏幕显示“听,那是什么声音?这让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依次播放蛐蛐的鸣叫声,海浪和海鸥的声音,以及婴儿无邪的笑声。每播放一种声音,都让一个或者几个学生讲讲他们听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听到这些声音时所联想到的。)
【注:之所以挑选这三种声音,不仅因为这三种声音源自动物、自然现象和人类三种不同的对象,更因为这三种声音的任何一种都是美好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这从风格上而言,是与课文的优美生动的语言相吻合的。另外特地把婴儿的笑声放在最后一个,因为这个笑声定然能引发学生会心的微笑,感受到这种声音所带来的快乐,自然而然地把学生领入了预设的情景当中】
(看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很善于运用自己的耳朵,而且都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大家也不难发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的存在,才会变得更加地丰富多彩,更加的生机勃勃。今天,我们将走进《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课文,一起去感受那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大屏幕显示课文的 ……此处隐藏18733个字……要求同学们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美句美段,进行赏析。
(五)请跟我来,走进声音
教师提供几个描写声音的范例,然后总结描写声音的技巧: 抓住声音的`本质特征——以声写声
调动各种感觉器官——以形写声
展开联想、想象,融入真情实感——以情写声
巧用各种修辞——以美写声
(六)仿写练习,加深理解
你听过瀑布飞流的声音吗? 你听过秋雨淅沥的声音吗? 你听过花朵绽开的声音吗? 你听过春笋破土的声音吗? 你听过蝴蝶扇动翅膀的声音吗? 你听过野花在风中跳舞的声音吗? 你听过妈妈在厨房的交响曲吗?
(七)小结全文,迁移拓展
附:
板书设计:
你一定会听见的
桂文亚
用眼用心用情的聆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
通过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我发现本课有三个特点。
1、题材与众不同。
在平日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以诗歌、记叙文为主,而本课是一篇散文,没有非常具体的情节。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以读为主,不需要过多的讲解、探究。
2、内容简单,却耐人寻味。
课文一开头就列举了风声、动物的声音、水声等,这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也没听到。后面部分则告诉大家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那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对于这一点的理解和认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3、地位特殊。
由于本文是这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其主要目的是激发人们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因此要通过学习本文达到“激发学生关心周围事物、感受美好生活”的目的。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立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
2、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教学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以读为主,引导感悟”为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一)揭题质疑
向学生介绍本单元主题“声音”。“声音”需要我们用耳朵去听,板书“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在这里让学生自由质疑“到底要听见的是什么声音”)带着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
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独立完成)
检查读书情况,纠正错误读音。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细读1-5段。
默读1-5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发现这一部分的“小问号”特别多。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疑问)
自由练读这一部分,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将自己最喜欢的这一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再听一听小组同学对你的评价。(合作朗读、交流、评价)
小组内推荐一名学生展示,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根据读书的语气判断他喜欢的原因。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由练读中体会文章感情――再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全班同学在聆听揣摩的同时共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声音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多么可爱、多么神奇啊!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这么美妙、可爱、神奇的声音你听到过吗?让我们来读一读6、7段。
2、细读6、7段,并进行质疑:
学生自由读6、7段,提出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经关闭?”
学生从书中找答案,再用自己的话说,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这些声音我们太熟悉不过,我们没有用心去聆听,没有用心去发现,所以就没有听到。
引导学生朗读6、7段。适时处教师来范读帮助学生读出惋惜、失望的语气。
3、细读8-11段。
知道了我们没有聆听到这些声音的原因,你想说点什么?(要认真去听,不要关闭你的耳朵)(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共鸣)
自由读8-11段。想一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指名读,在评价中让学生明确应采用的语气。(总结:轻轻读、细细品)
4、齐读12段。
[将全文分成四部分学习、朗读,主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全文。1-5段是疑问的语气;6、7段是惋惜、失望的语气;8-11段是轻轻、启发的语气;12段是大声、动情朗读、号召的语气。同时,在了解文章感情脉络的时候,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感受。]
(三)再读全文,深入理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自己读、合作读、分角色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
教师启发学生:学习完本文,你们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想听一听这世界上美妙的声音)
出示课件:画面展示大自然、生活中的图画、声音(下雪了风呼呼地吹着;婴儿睡觉时那柔柔的鼾声;小猫伸长舌头舔水喝时发出的声音……)
你们听到这些声音了吗?快拿起你们的笔,尝试着把听到的声音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
这世界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用心去聆听,把你听到的更多的声音仿照书上的样子写一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案例点评〗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本节课教师在教学中就充分注意了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课文学习突出了一个“读”字。
在教学1-5段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过程:先读一读,看自己喜欢哪一段――再说说喜欢的原因,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最后代表小组在全班朗读,让同学猜猜自己喜欢的原因。其实这样一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过程,即“在读中感悟语言,再通过读表达出来”。
教师在学生充分地朗读感悟以后,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本节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合作读、齐读;读给自己听、好朋友听、老师听等,从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读书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读书活动中,读书对他们来说,已不是负担,而是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较短时间内高效完成了有感情朗读课文的任务,同时,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另外,本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也颇具特色,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了“下雪时、婴儿睡觉时、小猫喝水时”的情景,让学生在用心聆听的同时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练习习作。既引导学生要用心来聆听世界上的声音,又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练笔机会,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做到了“用好教材,超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