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5-10-20 19:42:11
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语文教学设计【热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泉水》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儿童化的口吻描写了泉水从冲出石缝到汇入大海一路经过的地方及发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

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四幅场景意境优美,极富画面感。语言清新明快,充满诗情画意。本课重在创设一幅幅美丽的意境,让读者在美景的熏陶下感受泉水的热情与助人为乐。

【设计理念】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课通过示范、设问、表演、声音等手段创设多种情境,营造一种“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良好氛围,激发师生激情和真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针对低年级年龄学生和心理特征,教学中采用多元激励性评价用语,旨在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本节课探索和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目的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会认写“然、塔”两个生字;

2.抓住描写四幅场景的句段认识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和奉献的幸福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泉水“多、清、甜、美”的'特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教学难点】感悟泉水的快乐、无私。

【课 型】以读代讲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有关音乐及文字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齐读)(出示幻灯片2)

丁冬 清泉 石缝 杜鹃 清脆 欢快 天然水塔

2、老师范读课文

3、师依据板书简单小结泉水去过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在老师的示范朗读中理清文章脉络。】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3)播放“泉水”声音。

2、,品味 “丁冬,丁冬”“弹琴”和“冲”感受泉水的快乐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声音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重要词语的品读感受泉水快乐的心情。】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师设境引读,通过教师评价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师相机板书:多

3、(出示幻灯片4)对比“人工水塔图”理解“天然水塔”。

4、书空生字“然”;田字格示范教写“塔”:提醒学生右下“合”。

【设计意图:情境引读,在读中感受泉水的“多”,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朗读,在读中对比理解“天然水塔”的含义,在语言环境中认识与熟记生字并正确书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幻灯片5)播放“泉水”声音。

2、运用个别朗读与引导方式,品味比喻句领悟泉水的“清”一特点。

【设计意图:情境引入,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泉水“清”的特点,在个别朗读与角色朗读的过程中读好文段。】

五。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1、品读泉水对果树说的话,体会“甜”

2、师引读:(唱)泉水丁冬泉水丁冬泉水丁冬响,流进山腰流过平地流到果园里,泉水穿过静静山谷,画眉鸟尽情唱,泉水说------齐读。

3、个别读、角色读、分组读,感受泉水的“美”

(板书: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

【设计意图:品读泉水的语言,在朗读中感受泉水的无私奉献,在情境朗读中强化泉水“热情 、大方 、可爱 、乐于助人”的形象。】

七。检查背诵(出示幻灯片6)选背3456段

1、自由背诵全文

2、个别背诵(选择背诵内容)

【设计意图:再次整体感知全文,分层次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背诵内容进行背诵。】

八。发挥想象,拓展练习

1、(出示幻灯片7)分角色朗读《泉水你到哪里去》

2、(出示幻灯片8)播放泉水的声音

3、(出示幻灯片9):泉水流到--------,她看到了--------,泉水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课外拓展朗读的引用为后面的练习做铺垫,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悬崖、深渊、望而生畏”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列宁作为一名革命者不怕困难,勇于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坚强品质。

2、能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小路危险的句子和表现列宁勇敢的句子。

3、懂得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二、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

二、初读感知。

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反馈。

三、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

(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通过说说、议议、读读体会小路之险)

(2)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通过读读、议议体会列宁的勇敢、临危不惧)

(3)“可是我,”列宁说,“打算还走那条险路。”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

(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4)“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他。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间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华罗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理 ……此处隐藏26257个字……/p>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语文教学设计14

活动内容:生活处处有语文

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家庭、校园和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活泼的语言现象,体现观察与思考、应用与创造、掌握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上资源和课处资料,自主学习与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写出对自己社会生活中语文运用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学生体验到参与、合作的快乐。

活动重点: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近荧屏,走到图书馆,走进网络,搜集资料、筛选、编排、装帧设计,制作成抄报。分四个小组开展搜集公益广告、新词汇、错别字、精彩店名的活动。

(1)公益广告集锦(2)新新词汇

(3)错别字门诊(4)精彩店名举偶

2、让学生根据所搜集资料在课外集体创作,如编排小品、写感悟文章、拟广告词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略)

二、品味文化套餐:

第一站:广告策划公司

过程:1、公司简介

2、优秀广告词欣赏

3、不规范广告词分析

4、现场广告

第二站:店名服务中心

过程:1、中心介绍

2、精彩店名推广

3、现场服务

4、创意小品

第三站:错别字门诊

过程:1、诊所简介

2、病情诊断

3、诗歌朗颂

第四站:语文俱乐部

过程:1、本部简介

2、新新词汇分类介绍

3、相声表演

三、四个小组分别交流本次活动的体会、收获。

四、我为“语文”写首歌

五、结束语:(略)

六、作文:

学生在活动的基础上写一篇作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语文教学设计15

一、导入:

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却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感受到穷人生活的穷苦、艰难与悲惨。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却让我们的心灵被渔夫夫妇的勤劳、善良、坚强所震撼!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篇课文,用心灵去触摸、去感受大师的语言和思想。

二、目标出示: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对照一下,看哪几条是你本课中新接触,需要在学习中特别注意的。

1、梳理课文重要的写作方法,结合课文句段谈这样写的好处。

2、运用环境、对话或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

3、从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中继续体验穷人善良、勤劳的美好品质

4、人人参与,热情投入,在合作中提高

三、小组展示,梳理写法:

先来看导学提纲上的第一个问题: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思考结果,最后选择你们组认为体会最好的一点进行全班汇报。哪位组长说说,小组交流时你要做好哪些安排?(学生发言)一是安排好本组内的发言顺序,二是安排好汇总记录,三安排好全班交流时的发言人员。哪位组员说说,这一环节中你应做些什么?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什么?

1、环境描写:通过室内外的环境的对比,烘托出桑娜勤劳的品质。

齐读这段话。是啊,屋外的天气那么恶劣,可小屋里却如此温暖舒适,多么勤劳的桑娜啊。

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心情的人眼里,会有不同的感受,环境只是为烘托人物而做的。

课前布置大家背诵这一段,请同位检查一下。

2、心理描写:通过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让我感觉到桑娜当时的紧张、不安,矛盾的心理。让我们感觉到桑娜本性的善良。

出示这段话。让我们再次走进桑娜复杂的`内心世界。我提示,大家读:桑娜在猜测,在自责……桑娜以为丈夫回来了,吓了一跳……桑娜后悔自己没考虑周全,……桑娜坚定了信心……一段心理活动,让我们在体会到了桑娜不安的心情,更感受到了桑娜的善良

再来想一想,作者不是桑娜,他为什么会把桑娜的心理变化刻画得如此真实、生动?(板出:设身处地)

此时此刻,你就是桑娜,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

3、对话描写:通过这些对话描写,这些对话非常朴实,他们没有交流一些豪言壮语,却让我们感觉到渔夫和桑娜一样,也是个非常善良的人。

对话确实要朴实,要符合人物的特点,除此之外,对话描写还要注意哪些问题?自己读读这一部分,想想看,然后和同位交流交流。(学生能说出说话前都加上了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这样使对话更形象。)

师出示:完全说在前,对比读。谈谈读后的感受。

这些对话是运用了说的四种不同形式,使对话不单一,很灵活。

小结: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特点,要善于运用说的四种形式,而且提示语的运用至关重要。

课文的结尾戛然而止,作者留给我们无限的想像空间,现在,我们要接过作者的笔,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

接着看导纲的第二个问题: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请同学汇报,老师有一点要求,汇报时,不要照搬导纲上的答案,要将它压缩成一句话。()时间,()事,赞美()的()品质。看谁的概括能力强。

小组合作练笔:

出示合作要求:

1、选择故事,确立方法:选择小组内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和最喜欢的一种写作方法

2、口头续编:小组成员口头合作续编片断

3、个人练笔:在小组口头续写的基础上,个人练写

4、欣赏修改:小组成员互换作品,欣赏修改,选出最优作品。

小组展示,评价。

小结:时间关系不能所有优秀作品都展示,课后,请这些同学领作文纸认真抄写,装订成作秀作文选,供同学们学习。

四、总结布置作业: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将故事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语文教学设计【热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