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1一、导入
人们常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感动着我们所有的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无私的爱和不懈的努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两鬓开始变白,双眼逐渐浑浊,身体不再灵便.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生活的重负,他们如同风中飘荡的落叶一样,预测不了明天的行程,如同即将熄灭的烛火,把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二、研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朗读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作了很详细的预习,让大家自行扫清了文字障碍,并且请大家查阅了有关写作背景的资料,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请看屏幕上的这些字词。
熬一霎时各得其所水波粼粼委屈
哪位同学愿意为这些字词正音呢?
很好,谁知道一霎时是什么意思?各得其所呢?
如果闭上课本,你们能写出来吗?好,合上课本,拿出纸和笔,我们现场测试一下。(检测一霎时水波粼粼)
大家回去预习得很充分,非常好。那今天为了上这堂课,老师也精心做了准备,现在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的配乐朗诵,朗诵结束后,如果大家觉得精彩,就请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觉得不精彩,请多提建议。
教师朗诵
怎么样?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好?那你愿不愿意也为老师秀一段。
(你觉得老师哪些地方读得不好?)
2、因为时间关系,咱们今天的才艺展现就到此为止。现在咱们回到文本上,请大家思考屏幕上的这两个问题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布.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要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我背起母亲,妻背起儿子.
2)请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怎样的奶奶、怎样的爸爸、怎样的妈妈?
关于"我"
孝顺善良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B"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很是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C"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弃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关于我的母亲
文中的奶奶又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A"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
B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搅了一家人的兴致.
关于儿子和妻子
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那么,请同学来说说你对妻子儿子的印象如何呢?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从文中看,妻子很贤良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3)你喜欢这个家庭吗?说说喜欢的理由。
4)作者讲述这个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他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尊老爱幼.
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这篇文章所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淡的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都能体会得到.现在让我们共同欣赏一首清新悠扬的乐曲,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感受,让自己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一幕幕在脑子中呈现,感觉一下自己从家庭当中得到过的无尽温暖的爱,相信你对"亲情"二字会有更渗透的理解的呆会我请同学来告诉我们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
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三)品析语言
刚才同学们讲的故事很平凡但也非常感人.咱们课文讲述的故事也很平凡,语言也朴素平易.但这朴实无华的小文章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为文章中到处闪烁着美的光芒.下面我们就进行一项比赛----美点寻踪.
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如生动的景物描写;感人的精神;贴切的修辞;特色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语等
1对春景的生动描写
4段写景
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新意,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东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布,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
7段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 ……此处隐藏10561个字……)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8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大屏幕上的字“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用心去感受他们之间的浓浓亲情。《散步》
二、学生大声的郎读课文。
提两个小要求。1、在读的过程中,遇到导学案上重点指出的字时,用手写写,过会儿上黑板默写。
2、对于自己拟定的小标题,读完课文后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
三.整体感知, 了解课文所写主要内容。
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大路小路 一种抉择
责任 中年人的责任
(温情的)春天 生命力、暖意
亲情 互相关爱、浓浓亲情
四. 读课文
建议你这样朗读课文
1、不快不慢、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好像你是带着深深的体会给人家做示范朗读一样。
五、品语言
找出文中你最欣赏、感触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反复品读,感悟内其涵。
生: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小时候妈妈是我们的港湾,我们的依靠。长大后,当我们的父母慢慢地变老,我们便成了他们的唯一,他们的依靠。
生: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是整个世界。文中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是由中年人、老年人和小孩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师:是啊,关爱下一代,呵护老一辈。就是作者心中的整个世界。
生:写初春景象的那一段很美。感受到春天的活力。
师: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那么,“我”最希望谁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勃勃的生机?(母亲)可见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也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美丽的初春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同学们的句句赏析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家的幸福。在我们的家庭中这样的温馨瞬间时时出现。我相信同学能用自己的笔书写下看似平常却不平凡的瞬间。
六、感恩亲情
从小到大,你经历过的亲情故事就像海边的贝壳一样多得数也数不清,请你从中选择一个最感人的同大家一块分享好吗?
七、作业
生活处处是温情,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吧。一杯茶、一句问候,一次促膝长谈都是我们爱的体现。做比说更能让我们的至亲感受到幸福。
散步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颂扬的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体会文章平易朴实而又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风格。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本课拟用一课时教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到郊野散步的情景吗?当路不好走或者你感到累了的时候,父母是怎样做的?还记得你当时的心理感受吗?(2~3名学生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散步》,看看一个既是儿子又是父亲的中年人,在与一家人散步时,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二、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
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字词:
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⑴各自练读。
⑵让2~4名学生示范朗读课文片段。师生共同评价。
3、整体感受:
⑴用圈点法圈出精美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先写散步的理由──“我”劝母亲;再铺写初春景象──全家一起散步;然后写发生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儿子;最后写路不好走──“我”背母亲,妻背儿子。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对文章进行多角度品味探究。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1、结合课文说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妻子、母亲、儿子的性情又怎么样?
明确:“我”诚恳、孝敬;妻子贤良、温顺;母亲老迈、顺从而又有涵养;儿子听话、懂事。
2、作者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明确:在一个家庭中,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起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
3、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明确:
⑴后来发生了分歧──表现出老一代和下一代的巨大差距;
⑵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表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家庭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中坚作用;
⑶我决定委屈儿子──体现出一个中年人在处理家庭事务时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⑷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同第2问)
4、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明确:共两处。一是第四小节描写了“南方初春的田野”景象,显示出不可遏制的生机。二是第七小节描写了“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和“水波粼粼的鱼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生命的珍爱。
四、质疑问难
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散步》与《三代》,看看哪个故事更能感动你?请说出自己的理由。
六、布置作业
你和家人的哪一次散步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你能用500~600字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吗?不妨也用《散步》作题目。
【本教案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学生就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联系实际自然就会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另外,由于本文秀美隽永、意蕴丰富,因而须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才能更好地“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