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草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分草莓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分草莓教学设计1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草莓》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
3、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从没有余数的除法分苹果入手,介绍了除法竖式的写法,接着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掌握如何列竖式表示有余数除法。本课时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在分较大数目的物品的过程中探索试商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估计一下,每位同学大约分几张卡片,然后组织教学活动,探讨怎样判断估计得正确与否。可以利用乘法口诀,找出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试商策略。学生已经掌握了用竖式求有余数除法的方法,教师可以充分放手,以小组为单位,在实际活动的背景中去探讨试商的方法,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规律。
4、教学目标:
A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B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C、培养学生在小组中探究问题的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让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得出方法。
6、教学课时:
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活动:小组倒背乘法口诀
2、练习:
(1)( )里能填几?
( )×4<15 8×( )<33 6×( )<37 ( ) ×7<39 (2)( )里最大能填几?
( )×4<15 8×( )<33 6×( )<37 ( ) ×7<39比较(1)(2)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新授
1、以小组为单位分物品
第一小组(5人):分49张苹果的卡片第二小组(5人):分50张圆形卡片第三小组(5人):分51张梨形卡片第四小组(6人):分52根小棒第五小组(5人):分53个小珠子a、猜
猜一猜盒子里有多少物品b、看
盒子下写好要分的东西和数量c、估
估计一下你们小组每位同学分得几样东西d、想
想一想你们小组是怎样估的e、写
把你估计的`结果和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f、分
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是否正确g、说
说一说每人分得的数量是怎样得出来的,为什么既没估大也没有估小?
小组合作的提示:
1)你能把分的过程和结果用数学算式表示吗?
2)组长带领说一说分的结果和数学算式的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3)真正分一下,验证一下算的和分的是否一样?
4)有没有快速试商的好方法,请做好准备与其他小组分享。
教师要把握:
1)帮助学生将分的过程和数学的除法联系起来。
2)将分的过程和算式的各部分之间联系着来进一步理解竖式除法各部分之间的意义。 3)再次经历分的过程,进一步将数和形有机的结合起来,体会数学中“验证”的方法。 4)帮助学生提炼试商的策略,可以利用乘法口诀,小组人数和分得的卡片数(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又比盒子上的数(被除数)小。
5个小组的算式分别是:(1)49÷6=8?6?7?6?71 (2) 50÷6=8?6?7?6?72
(3) 51÷6=8?6?7?6?73(以5个式子中的一个列举如(3)中6×8=48,比51小; 6×9=54,比51大)
(4)52÷6=8?6?7?6?74 (5) 53÷6=8?6?7?6?75
2、问题:从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如果要是再有一个小组的话,是不是会出现54÷6=8?6?7?6?76呢?为什么?
3、练习
第6页第3题森林医生
完成书第5页的试一试
完成书第5页的算一算
4、比较试一试和算一算你有什么发现?
三、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作业
书第6页的题目教学内容:P 4-5
分草莓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
《有余数除法》学生对于除法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一起探究有余数除法,在探究中理解有余数除法,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究除数与余数的关系,并知道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名称,并且体验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课件、挂图等。
现实生活的联系性。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此,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 18÷8 21÷8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 ……此处隐藏1104个字……p>
进一步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形式与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
1、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的利用乘法口诀试商。当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上小了;当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上大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笔,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今天是小猴的生日,智慧老人送给它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
红果子,麻点子,咬一口,甜丝丝(猜一种水果)
2、小猴邀请了一些朋友为它庆祝生日,但是它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助它,好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交流自己的猜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图示分草莓情境,搜集数学信息,提出除法问题。
列出算式,初次试商。
猜一猜,每盘最多放几个草莓?说一说,你猜想的理由。
用竖式计算,根据前面的猜想理由引出乘法口诀试商。
在图上圈一圈,验证计算是否正确。
解决问题2,再次试商。
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分享计算过程。
说一说,试商的时候用到哪句乘法口诀?
用画图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感受有余数的除法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让学生反复体验,利用乘法口诀求商,“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的试商方法。
应用新知,判断对错。
设计意图:针对性的辨证练习,更正错误。当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上小了,把商调大;当除数与商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上大了,把商调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订正错误,通过分析错因,不断调整商的大小。进一步强化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要领。1、商与除数乘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比被除数小;2余数比除数小。在判断对错,更正错题的活动中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积累试商的经验。
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第一题先算一算,再圈一圈。
第二题让学生开火车,说明用哪句乘法口诀。
第三与第四题让学生上台板演,作为现场检测题。
数学阅读,情感教育。
设计意图:第五题的拓展内容,是潜江小数人解读教材,修订教材的成果。向学生介绍除法竖式的由来,建立身为潜江人的自豪与自信。
五.课堂回顾,反思提升。
1、用乘法口诀试商,用画图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2、思考我们的学习方式,由动手操作到画图,最后用乘法口诀求商,体验数学的简洁美,把复杂的事情做简单。
分草莓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关键:
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等。
学情分析:
由于二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想象丰富,求知欲旺盛;学习责任感不断增强,但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扰。
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自信、自尊、自律等积极心态,是他们通过思考,提高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也是教师需努力和强化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16÷818÷821÷8全班齐练,指名板演。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师:上节课我们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学习了用竖式计算除法,
2、如果把板演的数21换成55,你会做吗?(出示分草莓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
3、探究试商的方法:(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2)指名回答,板书:55÷8师过渡语:面对要分的数目比较大,当我们再采取一次一次的分,继续利用学
具来分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那怎么办呢?(3)先引导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55,又比55小。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列式55÷8=6(个)……7个。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除数与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二乘,商和除数相乘。三减,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四比余数比除数小。
4、应用试商的方法填空:P5“试一试”。( )×8<447×( )<549×( )<62
( )×6<40( )×4<305×( )<48(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1、P6“练一练”的第1~5题。
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继续培养学生试商,以及正确的竖式书写方法,继续理解余数的意义。
梳理:一个数与除数相乘,结果最接近被除数,而且比被除数小,那么这个数就是要确定的`下来的商。验证的方法:余数比除数小。
2、反馈矫正,形成经验。
正确评价学生把握的知识,指出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从而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下课后与同桌分享一下你的收获。师小结:
1、试商要有目的。
2、余数要比除数小。
3、单位书写、正确解答。
板书: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列式55÷8=6(个)……7个。
答:每个盘子放3个,还剩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