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科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科学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活动意图: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展此次活动,旨在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发挥想象,锻炼幼儿的胆量,发展幼儿当众表现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活动目标:
1.感知可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现象。
2.发展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探究科学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透明玻璃杯两个,小碗每人一个;盛有温水的大盆四个,小碟四个,盘子四个;木耳、菊花茶叶若干;音乐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好奇心
手都能干什么吗?(幼儿自由发言)
老师:我会把两个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信不信?”
二、出示大小基本一样的两块木耳
老师手里拿的什么?
这两块木耳一样大吗?
把一个放在有水的杯子里,一个没水的杯子里,猜猜一会木耳会变成什么样?
三、幼儿猜想,并说说原因
1.木耳变大了;
2.木耳变小了;
3.木耳大小没变化。
四、验证
猜想结果,观察干湿木耳的区别
五、自主选择泡发木耳
六、幼儿泡发木耳,进一步感知验证
你还知道那些食物泡发后会发生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
七、游戏:变呀变
请幼儿变成会泡发的食物原地不动准备,教师随音乐讲述泡发食品由小变大的过程,幼儿随音乐变化动作,让自己越变越大,变到最大。教师用道具随音乐“搅拌翻炒食品”,幼儿则翩翩起舞。
八、幼儿冲泡菊花茶,品尝。
泡茶是对孩子探索的.奖励,也是加深对泡发食物变大的感知理解。
活动延伸:
将泡发后的木耳送到食堂炒菜用。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总的来说效果比较好,幼儿对活动内容非常感兴趣,发言积极踊跃,活动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熟悉的一些生活物体(木耳、茶)入手,幼儿亲手验证感受变化,满足了参与活动的愿望,对幼儿来说掌握起来比较容易,活动氛围比较轻松。能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科学教案 篇2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一些性质。
2.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3.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 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重点难点 1.知道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2.知道矿物在颜色、结构、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3.了解常见矿物的各种用途。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矿物标本、放大镜。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1、分发几个矿物给学生,让他们观察,这几个石头跟前面所研究的岩石有什么不一样的?
2、教师讲解矿物的定义。
探索和调查
1、用放大镜观察矿物,然后在记录本上画下所观察到的矿物。
2、要想对矿物有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可以从许多方面来认识他们的特征。
3、请同学分小组阅读课文,将从课文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写在记录本上。
4、交流信息,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信息?
5、分发矿物标本,让学生参照通过阅读所获得的信息,再观察这些矿物标本。
1、 画下来,可以促使学生非常仔细的观察物体。
2、也是验证。
回顾和解释
1、关于矿物,你还有哪些疑问?还想进行哪些后续研究?
当堂检测
课题
第四单元、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课型 课时 时间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
1. 能够参与讨论小学生能为保护矿产资源做些什么。
2. 能够调查家庭、学校、班级消耗资源的情况。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2.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意识到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消耗了资源。
2. 愿意为减少资源浪费做出贡献。
重点难点 知道可利用的矿物资源随着人类的开采和利用正在逐渐减少。
知道矿物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
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
1、回忆前面几课中接触过哪些矿物。
2、这些矿物有什么用?
从生活入手、复习。
探索和调查
1、然而人们很久以前就已经知道了利用矿物资源,而经历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矿物资源逐渐减少。
2、出示中国现在矿物资源的情况。
3、当这些矿物资源被开采完之后,人们的生活、工作将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4、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5、为了保护资源,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做到什么呢?
6、讨论、交流。
7、如果你是家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8、讨论、交流。
9、如果你是南京市的市长,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0、讨论、交流。
11、如果你是中国的中央领导人,你可以为保护资源做什么呢?
12、讨论、交流。
1、让学生感到危机。
2、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是问今后他们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奠定这方面的基础。
回顾和解释
1、调查家庭一次性用品,如铝箔、奶瓶盖等,估算一下你家、你们班级、你们学校以及你所在的城市一年大约需要用掉多少这些资源。
科学教案 篇3……此处隐藏4092个字……了肯定很高兴!只要不挑食,多吃菜,我们就会长得漂漂亮亮,健健康康!)
六、延伸
吃完的小朋友把小盘子拿上来,我们一起把剩下的蔬菜拿回班里洗一洗,摘一摘,送到伙房,让叔叔阿姨做好了给别的班小朋友尝尝,好不好?
科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了解浮沉现象。
2、初步学习简单的记录方法。
3、激发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实验物品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起来。
难点:用“浮起来”和“沉下去”描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海洋球、石头、百宝箱、盛着水的小透明塑料盒人手一份。
2、实验物品:汤匙、玩具车、积木等幼儿园各种桌面游戏材料若干、三个框子。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百宝箱,你们想不想指导里面有什么呢?我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到底有些什么东西呢?
教师:原来里面有一个海洋球,还有一块石头。除了百宝箱里面摸出来的东西外,老师还有一样东西。当当当,就是一个透明的塑料箱,里面还装着水呢!今天呀,老师就要用这些东西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浮沉小实验”。
2、教师幼儿一起来操作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就要开始做我们的游戏了。小朋友们请看,老师这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呀?(装着水的框子和海洋球)如果老师将这个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怎么样呢?它是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呢?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助老师把海洋球放进水里,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哇!这个海洋球在水面上,它浮起来了。所以,我们的海洋球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呀?(会浮起来)
教师:那小朋友们再猜一猜,如果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又会怎么样呢?他会像海洋球一样浮起来吗?那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吧!
教师:哇!我们的石头掉进水里了,它沉下去了。所以,我们把石头放进水里,他会怎么样呀?(会沉下去)
教师:原来我们将海洋球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我们将石头放进水里它会沉下去。
3、幼儿自主实验
教师:其实,除了海洋球和石头可以做这个游戏外,我们还有很多别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做这个游戏。我们来看看还有些什么吧!
教师:原来还有汤匙、玩具车、乒乓球、还有很多我们的玩具积木等。那你们想不想试试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怎么样呢?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实验员,自己来动手做实验。
教师:等会每个小朋友都会有一个装着水的盒子,小朋友们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衣服弄湿了。老师这里有三框实验材料,每一组的小朋友用一框实验材料。小朋友可以自己
选择两至三种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活动结束后,老师会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实验材料进行分享。
4、分享实验结果
教师:现在我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上来的小朋友要先跟大家分享你的实验材料是什么?你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样的。如果实验材料会浮起来,我们就把它放在我们红色的“↑”这边的框里,它表示浮,如果它会沉下去,我们就放在绿色的“↓”这边,它表示沉。红色的箭头指向上面,表示这个东西它会浮起来,绿色的`箭头指向下面,表示它会沉下去。
教师:刚刚我们的小朋友都已经做了实验,也分享了他的实验结果,那我们一起再来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材料宝宝回错了家呢?
(教师一框一框的检查,边检查边引导幼儿说出浮起来或者沉下去)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浮沉小实验,我们再来看看哪些东西放进水里它会浮起来呢?那又有哪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沉下去呢?
5、活动延伸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用幼儿园的一些材料做了浮沉小实验,小朋友回家以后也可以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用家里的材料做这个小游戏。下次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6、放松音乐
《天空之城》
活动总结
经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但是在幼儿自主实验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教师要灵活把握并处理。在幼儿自主实验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两种不同的材料。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离不开水,教师需要准备足够的干毛巾,在实验后将实验材料上的水擦一擦再展示实验成果。本次活动只是进行了对浮沉现象有
了初步的了解,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可以慢慢再深入原理的理解。
科学教案 篇9目标
混合由观察、试验、动手操作等4个活动组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幼儿将探索发现与水有关的另一个现象——可混合性。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
在活动中,幼儿将制造混合物。幼儿把沙子、油、墨水、盐、洗洁精等放入水中,会观察感知到两种混合现象;同质混合与异质混合。幼儿会观察感知,哪些物质被溶解到了水中,哪些物质悬浮在水中;哪些液体会在水中漂浮,哪些液体将沉在水中。在观察盐结晶的过程中,将感知水的蒸发现象。
2.探索发现科学知识
(1)观察墨水、油、洗洁精、盐、沙子放入水中的变化,探索物质的可溶解性,发现同样的墨水、盐、洗洁精在不同温度水中的不同变化。
(2)明白盐水即是盐和水的混合,可以通过蒸发的方法把盐和水分开来,发现盐结晶过程中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和方法。
(3)试验油水的融合方法,发现洗涤用品能使油滴溶解到水里。
(4)了解沙子与水异质混合的现象,试验漩涡的存在,探索漩涡的特点,发现漩涡产生的原因。
3.综合活动其它领域:
(1)语言: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探索活动,用适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试验、发现等活动,并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理解并应用知识概念:混合、墨水、温度、变化、扩散、盐水、溶化、溶解、蒸发、水蒸气、结晶、晶体、洗涤用品、漩涡、搅拌。上述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语言较正确地表达出来:如溶解:盐泡到水里了;搅拌:搅一搅。
(2)艺术领域:
通过画一画,表现墨水在水里的扩散,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盐的结晶,用手工或绘画把漩涡表现出来。
科学教案 篇10教案目的:
1、知道西瓜是夏天的水果,感知它的基本特征及在夏天给我们带来的舒爽。
2、体验和大家分享西瓜的快乐。
教案准备:西瓜两个。
教案流程:
1、教师出示西瓜引导幼儿观察讲述自己对西瓜的了解,自己和西瓜的故事。要求每位幼儿都能说说自己的经验和经历。
2、幼儿接触西瓜来进一步感知西瓜。
①摸西瓜。②切西瓜。③吃西瓜。
3、在幼儿对西瓜有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来画西瓜。
4、说说自己画的西瓜及西瓜的`故事。
活动反思:虽然幼儿在家中也经常吃西瓜,但是从来没有想今天这样来仔仔细细的“研究”西瓜,一下子孩子们觉得西瓜太可爱了!在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幼儿与他人分享美食,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