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四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练习四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练习四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加深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能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图形变换的方式有哪些吗?
2.导入练习。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变换方式来解决“练习一”中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图形的平移。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平移?图形的`平移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一”第1、2、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交流,集体讲评。
第2题:平移的距离是平移这节内容的难点,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怎样确定平移的距离。
第9题:是需要进行两次平移的练习,是在教材例题1的基础上的提高。要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平移。
2.图形的旋转。
(1)提问:什么是图形的旋转?图形的旋转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7、8、9页“练习一”第3、4、7、11题。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汇报交流、集体讲评。
第3题:考查学生对旋转的中心点和方向的认识。
第4题: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的旋转。
第7题:画角。角是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引导学生明确画角也要运用旋转的知识。
第11题:第一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第二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9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逆时针旋转90;第三组图形,把左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或把右边图形绕两个图形的连接点顺(逆)时针旋转180。
3.图形的轴对称。
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5、6、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集体讲评、订正。
第5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边就有几条对称轴。
第6题:让学生说说画图的过程,强调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要相等。
2.完成教材第8、9页“练习一”第8、10、13题。
如果课堂时间不够,也可以安排学生课后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轴对称,教学,数学,教师,空间
练习四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练习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2、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用乘法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算
看哪个小组连的又对又快,在做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适用的条件。
二、花圃中的乘法
重点理解列式的算理,即第1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周长,第2个问题为什么是计算面积,体会周长与面积的不同含义。
三、观察与思考
本题是一个乘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渗透了一些函数的.思想。
先呈现情境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所列算式中乘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接着,可让学生再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练习四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据音组词,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也近的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选用,能读写形容词叠词。
3、能正确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认识蔬菜,了解秋天菜园的丰收景象。
4、能看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连贯地说一段话,写一段话。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词语。
2、能区别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并能据音组词,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形也近的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选用,能读写形容词叠词。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让学生拼读音节,读准字音。
2、说说它们是哪些词语。
3、填写后共同纠正。
二、教学第二题。
1、让学生先按拼音读准字音。
2、组词,结合词议正音。
3、告诉学生多音字是根据词义定音的`,不注意词义会读错字音。
三、教学第三题。
1、读一读,比较重叠和不重叠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2、写一写,提醒学生抄写时注意难写、易错的字。
四、教学第四题。
1、复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
2、背诵重点段落。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3组同音、音近、形近字,说说他们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
2、放到句子中让学生选择,划去不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练习中的诗歌,了解诗歌内容,认识蔬菜,了解秋天菜园的丰收景象。
2、看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连贯地说一段话,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六题。
1、自由朗读,把诗歌读通 ……此处隐藏11455个字……美丽的秋景图,你头脑中想到了哪些词语?有些词语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翻开书,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自由读: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词串表现的情景。
谁来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准它?
小组合作练习:在小组里美美地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有味。小组推荐同学读给大家听。
评议。
2、第二部分。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美美地读一读,说说词语所描绘的优美情景。(3)学生自由确定作画方法(独立、合作),完成绘画。教师巡视指导。
3、第三部分。
审题:指名读。你知道哪些诗是描写秋天的?能吟一吟吗?
能把你们吟诵的诗句和你们画的画联系起来吗?写一写。
二、教学第三题:学写钢笔字认识要写的字。
指导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呢?左右两部分都有一个相同的笔画,是什么?怎么写才好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的发现”吧:右边的竖要比左边的竖写得长些才好看。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和坐姿,巡视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三、我的十分钟
反馈:举办“小画展”,在展示自己的图画的同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想法;师生共评,选出“小画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读读背背”、“学写毛笔字”、“说说写写”。
一、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题目的要求。
2、教学第一部分。
指名复述《卧薪尝胆》。
自由读,要求能边读边联系课文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教师范读: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的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学习:理解、交流自己的认识和发现。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耻辱。忍受耻辱。
以屈求伸:意为尺蠖(huo)弯曲身子,是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为进。救亡图存:拯救国家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奋进:促使人奋勇前进。羽翼丰满:比喻力量已积蓄充足。
练习读背:自由读背、同座位互相练背。反馈:指名试背,齐背。
说一说你曾经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成语。
3、教学第二部分。
(1)自由练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2)教师范读:体会这些名言警句强调了什么。(3)讨论:你读懂了什么?教师对难点进行讲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自由练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韵味来。评议:引导学生评议是否能读出感情和韵味来。
(5)练习背诵:自由背诵。(6)反馈: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审题明意:今天我们学生“斜撇”和“长撇”的运笔方法。教师书写斜撇和长撇,指导运笔方法。
斜撇,从竖中线稍右起笔,向左底角线撇出,笔锋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
学生练习写斜撇。
长撇,起笔同悬针竖,下行到横中线下向左撇,提笔出锋,悬空收笔。学生练写长撇。
三、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1、审题。
(1)揭示说说写写的话题:学写留言条。(2)学生自读范例。
2、指导
(1)教师谈话:“留言条”就是用书画形式留下要说的话,一般是离开某个地方或某个场所时留下的。在生活中经常需要写“留言条”。
(2)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写留言条,写留言条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内讨论。
(3)汇报交流:写清给谁看的,写清留下的话,还要写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时间。
(4)指名说格式:
①先写条子留给谁,称呼要顶格写。 ②再写具体内容,另起一行空两格写。
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边写。再另起一行靠右写日期。(根据自己留言的内容,同桌互说,并纠正。注意礼貌用语)
四、我的十分钟
打开作业本,试写留言条。(注意格式)交流纠错
练习四教学设计14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同重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些关于除法的练习题。比一比谁做得最准确。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8页“填一填”。
2、完成68页第二题。
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333÷37 328÷42 372÷45 395÷56 294÷29 765÷74
3、完成6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全班交流。
4、她开学前能看完吗?估一估,算一算。
三、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部分练习题。
四、学生完成作业。
练习四教学设计15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练习目标:
1、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重点:
1、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练习难点:
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灵活运用各类单位。练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学生复习回顾,师板书整理。
二、基础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台电视机的'体积约为50,一个苹果的体积约为70,一大桶果汁是3,一小瓶墨水的容积是60 。引导复习体积、容积单位,学生完成后交流。完成课本第2题
2、填一填
分米3=厘米3 8750厘米3=分米3 800ml= L 7500ml =分米3 =厘米3米3= L引导学生回顾体积单位及换算,进行填空。完成课本第5题。
三、计算出下面图形的表面积以及体积。课本48页第3题,学生完成后交流。
四、解决问题
1、练习四第4题
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习四第7题
师引导学生读题分析题意,复习正方体表面积公式。
3、练习四第8题
复习体积单位及容积单位的换算,长方体体积公式=底面积×高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
五、小节本节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